分享

丘小君说瓷器鉴定共五招,你只要记住一招下一个专家就是你

 欣然书斋 2017-03-31

丘小君说瓷器鉴定共五招,你只要记住一招下一个专家就是你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每一件好的器瓷拍卖都是天价,比如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 香港收藏家以约1.5亿港元拍得、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一对,'乾隆年制'款,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品会上,以约1.4亿港元成交。、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加佣金1568.8万英镑拍出,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等等。。

丘小君说瓷器鉴定共五招你只要记住,下一个百万富豪就是你!

(第一 看纹)

这里所说的纹主体放在绘、刻、划、印、堆、贴、塑、镂空、镶嵌等纹刻。

老一辈的专家曾说,明白了形与纹就等于明白了器物的80%。

这一论点在无造假的前提下是完全正确的。器物的绘画、装饰、纹饰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君王嗜好,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水准。

纹饰的范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皇家官类,二是民俗民风。

由于纹饰表现风格、特征极其鲜明,为我们识别与断代提供了很多便利。

例如我们将唐宋元明清的某一种门类的工艺器,做一番比对,我们从他们的变化演绎过程,便可读懂相关的文化与历史,并且能相应的了解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而这些全然的了解与掌握,反过来等于为我们认识它们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

比如:没有人会把定窑划、印花与耀州地刻花混为一谈;

也没有人将元的贴花和吉州的印花分不开,这就是纹饰魅力与特征所在。

丘小君说瓷器鉴定共五招,你只要记住一招下一个专家就是你

(第二看釉)

通常人们将釉比做瓷器之衣,十分形象。

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大约从战国开始进入汉,就在陶器上挂釉。

早期至唐多为石灰釉,而后为石灰碱釉。

唐时釉中入玉粉,后来在加玉粉的基础上,又加入玛瑙粉等稀有原料。

于是自从上釉以来到民国,如果能将所有年份的瓷器上手抚摸,便会感到他们的手感是不一样的。

其中有的坚如钢,如五代柴之器(其中一种);

有的非常润,像宋代民汝器;

有的玉质感强;有的犹如石蜡;

有的从釉至胎都一种感觉,有的釉硬胎绵是另一种感觉。

这都源于配料和烧制工艺。

功底深厚的藏家一摸器之釉面,就能断个八九不离十。

而一元配、二元配以及内入玉粉多还是玛瑙多,高人皆能明白。

看釉的另一方面,是观传世痕迹。

只要传世的一定有传世痕;

只要是出土的,一定有土沁。

当然也与材质和年代以及存放环境皆有关。

观釉的第三步是,看是否是出土器,因为只要入过土的,在器面上一定有入土的痕迹,而这里所说的入土痕,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质中的酸与碱包裹之痕。

这种痕迹,见水以后便在器表有显现,细如粉剂的尘沫状,为灰白,有涩手之感。

这都是从观釉可以获得的信息。

这些信息为鉴真论假,可提供着一定的论证依据。

丘小君说瓷器鉴定共五招,你只要记住一招下一个专家就是你

(第三识胎质)

胎作为瓷之骨,是瓷器之根本。

而这里所讲的胎,不是讲修饰,而只讲其原料成因。

我们知道,从两汉三国、南北朝以至唐宋元明清,粗略的划分一元配和二元配;

细致的划分则具体到某一个年代的官器民器,以至各个时期在原地取材。

我们说胎泥理论与五泥的运用是贯穿于千百余年的制瓷工艺中的。

而我们除了对胎质本身的区别外,一切官器御品都根据皇家的要求,溶入了玉、玛瑙、宝石等元素,形成官器御品中的特殊材质,可以这样说,一切官器御品之所以胎骨细如膏泥,缠绵如美玉,坚硬如刚,满足大与特大型工艺的烧造要求,根本的原因是材料决定一切的。

而他们为了烧制出一代佳器,原则上在遵循这一个原则:“无宝不烧器”。

于是一切官器御品中,除了展示着各自的风格特征外,统一的原则是:

亭亭玉立,坚者如钢,绵者如玉。而如果我们细细的将各个年代的瓷器做一个对比,那么它们个性的凸显是相当清楚地。

相信,不会有人把唐之胎会误认为是清之胎。

这说明胎与胎在不同的年代,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而从大的差别去着手、从小的方面去着眼,熟记于心,对鉴定真伪十分有用。

当然,从胎而言年代越是距离近的,越不好区别,这涉及一个功底功力的问题,但如果说我们真正的下到功夫,具有特殊风格的年代器,那还是可以分清楚的。

如元代早期的疏松、元至正时期的坚实、永乐的绵中有硬、宣德的绵松、成化的膏泥状、康熙的致密等等,这都是极具风格的。

如果一切掌握的很好,那么也可为鉴赏古瓷提供便利。

从胎泥的进化演变来看,它的演绎过程是:

河泥胶质状到窖泥浆包状,再到合保泥的玉质感,及莹润无杂的漂白泥,这种进化过程的了解都予鉴瓷十分有利。

丘小君说瓷器鉴定共五招,你只要记住一招下一个专家就是你

(第四 看釉光)

器物年代越久远,釉光越深遂,而这种深遂的釉光,是年代久远包浆厚实的最真实的体现。

在釉光中观瓷,可分出土与传世两大类,其中又有釉厚釉薄的区别,还有釉中元素多与少不同的差异,而年代越久远,釉光层就越厚,而只要釉内添入了多种元素,那么釉面迎光内含五色也是必然的。

而这种含五光的器皿原则上不存在徦者。

收藏功底深厚者,可以从釉光中辨识器物之真假,并能划分出精美还是一般。

出土器物与传世器物的釉光显象不可同日而语。

出土器物由于地下水、土壤中的酸与碱,在漫长的岁月中,碱分子或酸的成分会侵入釉中,而依据胎的疏散和致密的差异,沁的程度也不一。

但只要被沁,则表面光亮温润的釉光便不会真实的展示出来,这样会影响断真论假。

这需要半年或三年之间的擦拭、挥发还原的过程。

让其自然的釉光重新展示出来。

比如说:一件官器御品,在不被侵蚀,完完全全在自然的传世之中,那将精美绝伦,而且其美感要远远超越一件同原料、同工艺的同类新器物。

这是因为,古老的器物在漫长的岁月中,神奇的大自然在无数次冷热变化中,使得器物从内到外、多元素的不断地在变化,从而使古瓷表面形成一种似有非有的雾光之圈。

如同一道雾光罩在古瓷上,显像出神秘之极的朦胧之光,而这种光是只有在大自然依据岁月的造化下才能形成的。

丘小君说瓷器鉴定共五招,你只要记住一招下一个专家就是你

(第五:观型)

瓷之型代表和展现着历史、人文、政治、经济乃至形制和生产力发展的传承脉络。

是一个时段政治经济发展演绎过程最直接的体现。

由于是最贴切、最真实的人文浓缩,因而,我们研究认识瓷之型的演绎过程也便于了解社会的进程与发展。

如果我们对某一类的器物,从起源到发展的全过程有一番系统的了解,如瓷壶类,那么我们从器型,全然可以粗略地以型断代,然后依据同时代的取材、用料、配方工艺、人文历史等进行全方位的核实论证,就完全有可能准确的断其年代。

假如说年代确立不了,那就容易张冠李戴,形成老虎吃天,无法下爪。

由此可说,鉴定瓷器,观型断代是坚定的第一要素。

如果你的瓷器鉴定出手交易都可关注今日头条号了解更多可添加微信公众号》》》ID180179336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