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挫折教育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文章

 pad1233 2017-03-31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新闻见下图。


看到这样的新闻,年轻的生命就这么夭折,很多人都为之痛心。很多人在痛心之余,又开始老调重弹,认为,现在的学生太脆弱,为什么脆弱呢?是因为他们经受的挫折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要让孩子多经受挫折。


我特别想说的一点是,孩子脆弱也好,经受不住挫折也好,其原因并不是经受的挫折少,而是!他们得到的支持太少!


挫折并不能使人坚韧,而是,来自周围的支持,比如父母的理解,朋友的鼓励,老师的宽容或者队友的信任,等等,这些支持让人渡过难关。


这篇文章想给大家一个教育新视角。那就是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故意给孩子挖个陷阱,让孩子毫无准备地掉进去,然后父母在旁边看着,指望孩子自己爬出来吗?


我认为,挫折教育不是在孩子受挫时袖手旁观,更不是故意给孩子挖坑,挫折教育的核心恰恰是在孩子受挫时,父母及时给予他全方位的支持!

 

挫折教育的核心是父母全方位的支持

毋庸讳言,孩子需要面对困难而坚韧不拔的品质,但是通过什么来培养这种品质却值得探讨。


有些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面对和解决,希望借此能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更有些父母故意制造困难或者送孩子去夏令营吃苦等等,试图用这些机会让孩子学会抗挫折能力。


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这些做法并没有帮助孩子在认知和情绪调节上做好准备,就好像让他们去打毫无准备的仗,毫无预备地经受挫折,反而会严重挫伤自信心,体验不到成就感。并且,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袖手旁观,不给予支持和帮助,会让孩子在情感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仅不能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斗志,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我们还要了解儿童大脑发育的现状儿童大脑各个部分的发育并不同时,比如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发育较早,而负责推理,决策,自我控制的前额叶发育较晚。我们发现前额叶的发展要到二十几岁才会成熟。认识到孩子发展的特点,即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权衡利弊,调节情绪的能力远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因此当他们面对困难时,需要父母引导他们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决定。另外,父母对孩子遇到挫折时的情绪调节能力也要有合理的期待。父母更需要注重在平时培养孩子学会管理情绪,评估目标和困难,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目标,或者分步实现目标。


因此,挫折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父母的支持。父母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孩子情感、认知、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才能让孩子学会在面对挫折时,清楚地评估困难,分析自己的目标,以及调整情绪,思考和执行解决问题以达到目标。



情感支持

帮他面对真实的情感


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首先必须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在遇到困难或者出错的时候,谁都难免会难过、沮丧。此时指责孩子会让他们在负面情绪里越陷越深,而故意对结果轻描淡写也无法帮助他们学会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从而学会调节情绪。


有些父母不由自主地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有很多表达爱的行为,比如和孩子一起庆祝,给孩子买东西;而在孩子表现不太好的时候却和孩子一起生气、伤心,不知道怎么真正引导孩子面对困难。如此一来,孩子只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消极情绪,而感受不到真正的爱,他们往往变得低自信,害怕失败。还有些父母在孩子失望时千方百计取悦孩子,以至于有的孩子到上大学了还没有办法面对困难,自己学会调整情绪。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情感上的支持。


父母在情感上的支持,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不管你有没有到达目标,爸爸妈妈是爱你的”。而且在孩子感到难过时,认同孩子的难过,不要让孩子对自己有这种情绪感到惭愧。另外,父母还可以分享自己在碰到类似的挫折时有什么样的心情,是怎么走出来的。简单的说,在情感上支持孩子就是允许他们有情绪,并且帮他们学会真实面对自己的情感并以合适的方式宣泄出去。


给孩子情感支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孩子将逐渐成熟,逐渐学会表达和对待挫败感。面对小困难逐步这样的练习,慢慢地,他就学会了处理困难的方式,即便将来遇到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也有能力去面对。


认知支持

告诉他失败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只在情感上表示支持还远远不够。由于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他们评估自己,评估事物,权衡利弊以及决策的能力也远未成熟,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


因此父母还必须在认知上给与孩子支持。父母需要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失望和伤心也是我们经常经历的情感,关键是怎么去对待失败或者挫败感。有些孩子害怕错误和失败,这其实往往是由于孩子在5~9岁期间受父母的影响而造成的。如果父母害怕失败,那么孩子往往也害怕失败;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完成一些他/她能力尚达不到的事情,孩子从中学习到的是对失败的害怕。


因此,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言行,传递正确的信息。比如跟孩子念书,家长念错了一个单词,可以告诉孩子说:“对不起,妈妈这个念错了,现在改过来。”慢慢孩子就会接受这样的讯息:出错没什么可怕的,关键是出错以后我们要改过来,从错误中学习。当他接受了这种观念,就能勇敢地去接受挑战。因为即使接受挑战失败也没有关系,可以知道自己哪里需要改进。可是,有些父母常常会一看到孩子做错了,就迫不及待地直接指出来。这种做法传递的信息是:错误是不好的事情,犯了错是可怕的,父母对错误无法容忍。对错误或者失败有这样的认知,孩子就无法面对挫折和困难了。


思维方式的支持

学会正确评估目标和自身能力


即使孩子在当时排解了情绪,在父母的鼓励下继续挑战,如果没有对目标和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估,也很可能会造成屡战屡败的结果,使自信心受到打击。此时,父母需要做的是实事求是地评估孩子的实力,提供给他们看问题不同视角,让他们的思路具有变通性。


比如,有两个小组(a组和b组)竞赛。a组比b组好。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进a组,进了b组。不成熟的孩子会很崩溃,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失败。成熟的孩子会想,虽然我没有进a组,但是我进了b组,还有很多人没有进入竞赛小组呢!我的强处在哪里?我的弱点是什么?接着我能做什么来提高?


刚开始,父母可以提醒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到“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孩子就能自己思考了。凡事要最终落在“解决问题”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很重要。


其实在孩子的生活里,他们已经有足够的不顺心和不如意了,不需要我们额外给他们“挫折”。比如,和别的小朋友没玩到一起;丢了心爱的橡皮;自己会的题目没做对等。很多成人眼里的小事,都是进行“怎么应对挫折”的教育时机。不妨在这样的时候让他们想一想:“我从这次经历里学到什么?接下来,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当孩子解决了问题,父母可以及时指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和具体的方法、行为,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要获得成功背后需要哪些品质和行动。

   

要培养孩子能够应对挫折,父母必须要提供全方面的支持,只有得到全力支持的孩子,才做好了面对挫折的准备,具备应对挫折的勇气和策略,才能顺利渡过难关。


p.s. 本文首发《父母必读》,此次有重新编辑。


p.p.s. 封面图来自google image.

陈忻第51次原创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