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语辨析(七)

 杏坛归客 2017-03-31
【“吗”“嘛”之别】

它们在句末作语助词时,“吗”表示疑问语气,如“我赔得起吗?”而“嘛”不表示疑问,如“有话好好说嘛”。它们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如“你想去ma,就去呗”,用“吗”“嘛”皆可。它们作为疑问代词,都可以表示“什么”,如“干吗”“干嘛”都不错,但新版辞书皆以“干吗”为规范。


【说“倒霉”】

人遇晦气事常说“倒霉”。“倒、霉”原本毫不相干,是如何扯上关系的?清《消夏闲记》:明朝科考前,考生家门前皆竖一旗杆,考中便挂旗,以光耀门楣。落第就放倒旗杆,叫“倒楣”。后遇不顺心事都称“倒楣”,鲁迅《清明时节》:“他掘开宋陵…以使宋室倒楣”。再后来同音转作“倒霉”。


【不啻≠不但】

有人常将“不啻”当“不但”用,如:“此文不啻立意高远,而且文笔流畅雅致。”在现代汉语中,“不啻”有两种解释,皆动词义。1.不止,如:工程所需不啻千万。2.无异于,如:相去不啻天渊。可能由于“不止”与“不但”意义相近,有人便将二者混淆,殊不知,动词是绝对不能当作连词用的。


【杀·弑·戮·诛】

四者都可指“杀”,但有区别,常见混淆,尤其是“杀”与“弑”。如报端常见将杀医案误作“弑医案”。《说文》:“弑,臣杀君也。”也可指子女杀父母,但不能再扩延。上述四者的区别要点是:杀是通称,弑多用于下杀上,戮多用于非正义之杀,诛用于杀有罪者,还可指谴责,如口诛笔伐。


【“亭午”解疑】

中学语文都收有郦道元之《三峡》,其中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句。某台朗诵画外音将它读成“自非亭,午夜分…”说明朗诵人完全不知“亭午”一词。亭,原指古代设在路边供人食宿的处所,引申指亭子。由亭子形状引申指直立,如词语“亭然不动”。再引申指“正”,故“亭午”即正午。


【台·臺】

有人常将天台宗、天台山之“台”的繁体写作“臺”读tái,不对。汉字简化前“台tāi”已存在,用于天台山、天台宗等。

“臺tái”表示高平物体如讲臺、花臺,及官署如御史臺、臺湾省等。汉简时将“臺”简作“台”,而“台tāi”保留。可见,天台宗、天台山之“台”,在繁体中仍作“台”,读tāi.


【作·做】

1、动词(包括由动词转化的名词)、形容词前用“作”:作罢、作假、作秀、作报告。

2、名词前:双音节名词前用“做”:做朋友、做文章、做功课。单音节名词,文化名词前用“作”:作画、作曲、作词、作文;其他名词前用“做”:做饭、做事、做官、做贼。这些搭配多因构词习惯,并无多少道理可言。


【血脉贲张?】

尽管工具书查不到,媒体却常见“血脉贲张”。“血脉”无问题,关键是“贲”,该怎么写和读?古籍可见“偾张”,如《阅微草堂笔记》有“血脉偾张”,但不见“贲张”。

可见时下“贲张”当为“偾张”之误。但习非成是,恐怕迟早得承认它。至于“贲”的读音,既然来自“偾”,理应读“偾fèn”。


【“伐木叮叮”?】

某诗刊有句:“伐木叮叮响遍深山空谷。”可是伐木怎会发出“叮叮”声?

作者可能是仿《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句。既然是象声词,不妨加上“口”旁,于是变成了“伐木叮叮”。殊不知,“伐木丁丁”的“丁”读音为zhēnɡ,很接近斧头砍树声。作者对此不了解,于是弄巧成拙。


【试析“便秘”】

“便秘”一词有点怪,从字面看似乎是“大便的秘密”,可跟“粪便干燥,排泄困难”何干?所有辞书对此都没有解释。

偶读《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有“异人秘精魂”句,见唐李善注:“毛苌《诗》传曰:秘,闭也。”原来“秘”可作关闭解。那么,“便秘”就是大便关闭,这就说得通了!


                                                 赵所生 国学正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