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汇文聚智 2017-03-31

  六、早期的戏台

  元代之后,天津漕运日益发达,民间酬神演出逐渐频繁起来。这时的演出场所,除大量的原始土台外,已出现戏台。

  最早的戏台是“三面凸出式”,无论是宫廷中的戏台、民间城镇里茶园的戏台,还是乡间庙会演戏的“草台子”,都是这个样式。后台为化装室,池座设方桌、椅子及条凳,台前没有大幕,台前台后用一层帷幕做遮拦,名曰“守旧”,两旁是“出将”“入相”的上下场门。在台上最后方正中“守旧”前,摆着一张长方形的场面桌,文、武场面分坐桌子左右。文场五人,是吹奏乐器的,包括笛、笙、唢呐、二胡等;武场四人,是打击乐器的,包括鼓板、小锣、铙钹、大锣等。这几位场面人,有时还要兼操别的乐器。文武场面也是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长期给杨宝森伴奏的琴师杨宝忠,精彩、高难度的伴奏常博得满堂彩。由于武场伴奏的声音过大,不但影响演员演出,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也容易使听众听不清唱词,所以后来就将武场放在了“守旧”的后面。

  戏台上,台前设有矮栏杆,在台上方还安装着铁栏杆,以备演武丑戏时使用。当年武丑张黑演《杨香武三盗九龙杯》《连环套盗双钩》等戏时,从后台一出来,就很轻快地腾空蹿上铁栏杆,在上面表演各种偷盗动作,以示有蹿房越脊的功夫。可惜这种特技早已绝迹。在顶棚当中有一块八角形天井,在演出《南天门》《六月雪》等有下雪情节的戏时,从天井往下撒白纸屑。

  天津最早的戏台是天后宫戏台。它始建于明代,是三面敞开式的台子,观众可从前左右三方看戏,后来,左右两侧封闭,形成镜框式戏台。戏台是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坐东朝西,东通海河,西向宫前广场,前后台相连,上是舞台,下为通道,可过马车。台面、台顶均为木板,顶棚中央有一个六角形的透音孔,前台南北两侧各有一小门,北侧是上场门,南侧是下场门。

  坐落在南门里大街的广东会馆戏楼,以其独特而科学的建筑设计享誉全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二月二十七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建成。戏台为伸出式,台深10米、宽8米。观众可从三面看戏。台下设散座,可容五百余人。戏台对面和楼上东、西两部设十个包厢,可容二百余人。戏楼和舞台均为木结构、木装修。舞台顶端用百余根变形斗拱堆砌接榫,螺旋而上,构成“鸡笼式”藻井,也称“螺旋回音罩”,音响效果极佳。

  说到戏台,就不能不说戏曲,传统戏曲不讲究写实,但有一种“彩头戏”,道具和布景却非常讲究,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