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孩子,有时候就得“骗”着来

 小麦果子 2017-03-31

者 | 六妈罗罗

1

昨天遇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事情发生在面包房里。现在好多面包房会在店面角落留出一个阅读空间,带着文艺气息的书架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类读物,陪伴品尝甜点的人们度过更加甜蜜舒适的闲暇时光。

我走进的这一家,书架上摆放了好多儿童书刊,一家三口站在旁边,有些吵嚷,好像是孩子在闹。

我听到爸爸说:“面包都买完了,赶紧走吧!你再不走,爸爸走了啊!”语气里有着明显的不耐烦。

小女孩看起来2岁多点的样子,面对爸爸的“威胁”,毫不买账,拉着妈妈的手喊道:“妈妈讲书!讲书!不走!”

爸爸不配合就找妈妈,呵,孩子果然是个聪明的物种,太清楚什么方式最能达到目的了。我不自觉地放慢了挑选面包的速度,很好奇这位妈妈会怎么应对。

“走吧,刚才爸爸去交钱买面包的时候,我们已经讲过一本了啊,我们还有事呢,回家再讲家里的书,好吗?”妈妈的语气要温和得多,可是小女孩依旧不同意,非要留在这看书。

“抱走!”爸爸压着嗓门一声呵斥,小女孩眼瞅要哭,妈妈赶紧蹲下来说:“好了不抱走不抱走,那么宝宝和妈妈商量一下,妈妈给宝宝挑一本,我们只讲这一本,讲完就走,好吗?”

小女孩点头说好,妈妈又强调了一遍,确认商量好了之后,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几乎全是字、鲜有插画的童话书,随意却又假装认真地翻了几页画,编了几句讲解。

一分钟不到,轻而易举,孩子就被糊弄过去了。小女孩要求再讲一本,妈妈说我们刚才可是商量好了的哦。小女孩想了想,说了句好吧,就跟着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那一刻我忽然在想,如果在六六小的时候,发生这种事情,我会怎么做呢?可能我会顺从孩子的意思再陪她看一会儿书,毕竟孩子需要耐心对待,可是那样就会惹爸爸不高兴;可能我会听从爸爸的意思抱着就走,毕竟安排的还有事儿,不能耗费太多时间在这里,可是那样孩子的一场哭闹估计是难以避免。

拿起一本几乎全是字、鲜有插画的童话书随便翻两页连哄带骗?耗时不多就能离开,孩子也感觉被满足而高高兴兴,这种方法倒是皆大欢喜。

2

我一个朋友也和我说过类似的观点。

她吐槽老公要么就是瞎给孩子许承诺,说什么好好吃饭就去游乐场,明明有其他安排去不了;要么就是对待闹人的熊孩子采取强硬政策,搞得孩子叽哇乱叫,简直一点耐心都没有。然而老公还深感不忿地说:“孩子怎么就对你态度好啊,我也不想为吃饭骗他,可是我说什么他都不听,我能有耐心吗?”

朋友一记重击回应过来:“那是因为你不会‘骗’啊!”

朋友说,有些时候,跟孩子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会“骗”才是硬道理

比如她家儿子不爱吃青菜,她就跟儿子说:“要吃青菜才能长高高哦,你最爱的那个托马斯小火车,他也好想吃,可是他没有嘴,你替他多吃一点,他就可以长大了。但是这个时间要好久,你每天都要替托马斯多吃菜菜,才能让他也长高高。”朋友每天都这么说,很奏效,儿子听话了不少。但她没有忘记,在几个月后,买了一个大一号的托马斯送给儿子,说这就是长高了的托马斯,满足了儿子心中那个小小期许。

比如朋友偶尔想跟老公出去二人世界,儿子缠着问爸爸妈妈去哪儿,非不让妈妈走。朋友跟儿子说:“爸爸妈妈不是出去玩的,是去给你买礼物的啊。你最近表现可好了,幼儿园老师都夸你了,你在家等着,爸爸妈妈去给你挑个最棒的礼物回来!”听了这些话,儿子只顾着欢喜了,哪还会追问他们去哪儿。小孩子时间观念又不够健全,出去晃荡个几小时,他压根不会觉得对于买礼物而言有什么不正常。当然,回家的时候,朋友会带个小零食或是小玩具回来。她说,平日里的礼物,很便宜就能讨小孩子的欢心,我俩也玩得开心了,完美!

朋友这样的做法,似乎确实比强硬的要求更为温和,比生硬的讲道理更为见效,既达到了目的,也营造了大家都开心的氛围,挺好。

3

那么说好的“不欺骗”呢?各大育儿理论中常常提到的“切记不可哄骗孩子”都是不对的吗?

当然不。

什么时候需要“骗”

当时间紧迫道理讲不通,强行控制会使事态变得更糟的时候,当一些哄骗会给孩子带来美好期许,期许又可以被实现,利大于弊的时候,偶尔的可以作为一种策略。

你急着出门呢,孩子抱着大腿不让走,你有多少耐性讲道理?那么多人看着呢,孩子赖在商场柜台旁不愿走,非要买和昨天新入特别类似的一个小汽车,你有多少钱惯着他天天这么无止境地胡乱消费?就更别提吃饭、睡觉这些让人闹心却又常态化的事情了。

就好像面包房的妈妈和我朋友的故事,与其让孩子大哭,大人怄气,真不如恰当的“骗”,不哭不闹不伤感情,也能更好的让宝宝乖乖吃饭。

怕是没有一个家长能做到从来都不哄骗孩子的。为了更圆润地遏制矛盾的激化,选择以另一种方式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没什么不妥,不过要注重方式方法,同时注意,“骗”只是偶尔的应急而已,不要成为教育的常态。

什么情况可以“骗”

“骗”的前提有三个:一是不被孩子发现,二是谎言也要兑现,三是平时建立充足的信任感。

● 不被孩子发现:敷衍也好,哄骗也好,所谓善意的谎言,就是不要被看穿,“骗”孩子也得适合他的年龄和思想,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就像前面事例里说的那些,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或许很奏效,但如果孩子大了懂得多了,就会有受欺骗和被敷衍的感觉,从而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许还会更加叛逆。

● 谎言也要兑现:哄骗也得找些能够实现的谎言,承诺过的事情记得去兑现。我朋友说她从来不会忘记跟孩子说过什么,因为她知道孩子会记得,“骗”也是一件需要考虑如何善后的事情。那些压根没打算兑现的空头承诺,或是“天黑出门会有大灰狼”之类的空口胡编,早晚会被识破。当孩子发现期望的事情始终没有成真,当孩子有天晚上出门并没有看见大灰狼,伤害的不只是对家长的信任,也许还会降低孩子对“诚实守信”这个美德的敬畏。

● 平时建立充足的信任感:信任感的建立非常重要,平日里很多很多次的不哄不骗,才能让孩子去相信你偶尔的谎言。很多家长抱怨为什么孩子不怕吓唬呢?怎么哄都不听,完全骗不住呢?这是因为骗得太多了,吓唬着长大的孩子,心里自然越来越皮实。无谓的哄骗太多,孩子对你的信任已经被破坏,当你再想说些“善意的谎言”时,就发现对付这个不听道理又不怕吓唬的孩子,真的是软硬兼施也束手无策了。

“骗”其实是一种迂回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在于掌握技巧。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骗”,明白什么情况下可以“骗”,确保孩子不会受挫、不会发觉、不会被破坏信任和受到情感伤害,才是高明的“骗术”。养孩子也是个和小朋友斗智斗勇的过程,有时候懂得“骗”着来,也是一个机智妈妈需要学会的功课。

作者:六妈罗罗。一个三岁小妞的妈妈,爱生活爱美食爱旅行,现中科院心理学硕士在读,悉心钻研婴幼儿喂养与儿童教育,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六妈罗罗”ID:liumaluoluo,转载已获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