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辽宁十大行动

 为健康传播 2017-03-31

一、健康生活促进行动

目标:全面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让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达到30%以上,学校健康教育课规范开课率达100%,学生基本健康知识、基本健康技能掌握率90%以上;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

措施:健全省市县三级健康教育体系,完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媒体协同的健康教育网,推动全社会的健康促进工作。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合理膳食,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等专项行动。加大控烟限酒力度。加强重点人群性教育,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加强居民毒品危害教育,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危害。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积极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

二、全民身体素质提高行动

目标:坚持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增强人民体质。到2030年,初步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100万以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套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25%以上。

任务: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制定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促进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等重点人群体育运动,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三、健康环境治理行动

目标: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危害,让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到203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0%以上,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70%以上,并持续改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任务: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和风险评估机制,实现环境健康监测评估工作常态化。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形成科学完善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

四、公共安全保障行动

目标: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减少公共安全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显著提高群众安全感,到2030年,力争实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0%。

任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全面实施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零售药店日常监管和互联网平台准入管理,强化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加强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加强安全生产,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切实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加强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强化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减少消费品安全伤害。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全面推进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工程,开展卫生应急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公共场所等“六进”活动。开放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公众开展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和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和素养。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五、健康城镇建设行动

目标:按照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要求,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将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实现城乡建设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到2030年,全省农村家庭基本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省城市数量的50%以上,所有国家卫生城市建成健康城市,50%以上的国家卫生村镇建成健康村镇。全省建成健康社区1000个,健康单位10000个,健康家庭10000个。

任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高工程,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积极引导卫生城镇向健康城镇发展,把健康政策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镇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家庭、健康单位创建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形成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广泛开展的良好局面。

六、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行动

目标:坚持公平可及、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群众受益的要求,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

任务:健全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妇幼健康、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院前急救和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和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有利于人口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框架,加大再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力度。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建立健全慢病防治体系,深入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加强儿童龋齿和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加强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控战略,尤其以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为重点,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强化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

加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深入开展生育全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儿科建设,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立健全学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健康老龄化,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建立老年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推进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七、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

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医药生产现代化,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到2030年,建成30个中医优势病种和50个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药服务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任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建设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或治未病中心,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社会力量规范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在辽宁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建设具有辽宁特色的中医药(蒙医药)博物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支持“辽药六宝”等道地大宗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新药、饮片、配方颗粒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增强辽宁名方中成药竞争力,培育发展本溪药都、丹东满药等产业集群。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鼓励和扶持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积极发展入境中医健康旅游,建设鞍山汤岗子疗养院等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

八、医疗服务优质高效提升行动

目标:按照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集约、服务高效的要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持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我省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前列,与国际水平接轨。

任务:按照重心下沉、资源下移的要求,发展纵向医疗集团和区域医疗联合体,构建省市联动、县乡村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联动发展机制,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基本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努力推进省域内急症、重症、疑难病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均质化。合理增加儿童、妇产、肿瘤、康复等专科资源。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建立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实现医防结合。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推进国家区域医学中心以及国家区域专科中心建设,加强省级区域中心建设,引领全省医疗技术高水平发展。建立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医疗人文关怀,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九、健康保障完善行动

目标: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健全和完善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商业保险等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形成现代药品流通体系,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有效、经济、可及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任务: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经办管理。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筹。合理提高基层门诊统筹保障水平,加大慢性病医疗保障力度。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

深化药品、耗材流通体制改革,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净化流通环节。强化低价药、急(抢)救药、罕见药、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供应机制。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基本用药保障,保障儿童用药。

十、健康产业发展行动

目标:按照特色发展、产业融合、走在前列的要求,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任务: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待遇。放开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限制。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到2030年,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30%以上,服务量占比有较大提升。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产业融合,催生健康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康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大力发展医药产业,着力发展医药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沈阳、大连、本溪、丹东、铁岭五大医药产业集群,构建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群效应明显的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增强我省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发展高性能诊疗设备,培育高端自主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