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医药常识
2017-03-31 | 阅:  转:  |  分享 
  
中医药常识本中心提供的中医药服务有: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贴耳穴、代煎中药等服务中药煎煮方法①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以砂锅、不
锈钢锅、玻璃、搪瓷器皿为主,忌用铁锅、铝锅(如电饭煲)、铜锅。中药煎煮方法②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锅内,加干净
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厘米,浸泡30分钟左右为宜。中药煎煮方法③煎煮方法:每剂煎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
泡的药物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淹没过药面即可,火候同第一煎。煎煮时最好加盖。中药煎煮方法④煎
药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2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5-15分钟,滋补类及质地坚硬的药物40-6
0分钟。服用补药有原则补品补药,都是有一定效用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服用,有些补药,在服用
时也有一些禁忌,这是应当注意的。什么是补药?现代医学中没有补药这个概念,补药概念源于祖国医学理论。严格地讲,“
补药”有补药和补品之分。前者是说补气血阴阳,增强正气,治疗虚症的药品;后者是有一定药疗作用的营养保健食品。1.常用的补气药
有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五味子等。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参芪膏、陈半六君丸、人参养
荣丸等。2.常用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白芍、枸杞子等。中成药有;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补血丸、定坤丸、
当归养血丸。3.常用的补阴药有北沙参、玉竹、麦冬、天冬、冬虫夏草、黄精、灵芝、石斛、女贞子、百合、柏子仁、龟板等。中
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柏子仁丸等。4.常用的补阳药有鹿茸、鹿角胶、狗鞭、海马、蛤蚧、紫河车、锁阳、
淫羊藿、狗肾、杜仲,补骨脂、肉苁蓉等。中成药有:金鹿丸、金匮肾气丸、多鞭精、鹿茸片等。服用补药有原则年龄:①儿童进补:生长
发育期的孩子如果一味蛮补、偏补,很容易造成烦躁、便秘、抵抗力下降等症状,故儿童不能一味进补。②老年进补:老年人冬令进补在补益精血
的基础上,还要兼顾阴阳两补。③中年进补:中年人进补则尤其重在补肾精。服用补药有原则体质:患有实症者,一般不宜服用补药,以免延
长病程,但实虚兼有者可适当选用补品。服用补药有原则季节:春季阳气上升,补气药要减量;夏季炎热,耗能大,应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
为原则;传统习惯冬季进补,因为气温低,代谢少,精气封藏,吸收好。服用补药有原则地区:南方炎热,代谢增加,津液消耗大,易造成阴
虚,故多用滋阴生津药;北方寒冷持久,应补阳祛寒。服用补药有原则病情轻重: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决定是峻补还是缓补,久病体虚补之不可太
猛,因为“虚不受补”,故应从小量开始。拔罐治疗的注意事项近些年,家庭用的抽气式罐很常见,但也存在用法不当的问题。专家指出,拔罐
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拔罐治疗的注意事项一、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拔罐治疗的注意事项二、注意
身体状况。有心脏病、血液病、患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拔罐治疗的注意事项三、小心不宜部位。肚
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皮肤破损的地方不可拔罐!拔罐治
疗的注意事项四、拔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留罐10分钟以内。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拔罐前应向医师咨询,留罐时间应在5分钟以内。拔罐治疗的
注意事项五、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
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小结煎煮中药时应注意:在煎药时以砂锅、不锈钢锅、玻璃、搪瓷器皿为主,不可用铁锅、铝
锅(如电饭煲)、铜锅,煎煮前浸泡30分钟、煎20分钟左右服用补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拔罐的时候应注意:时间不要过长、皮肤破损的地方不要拔罐、拔罐之后不要马上洗澡谢谢!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