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舟求剑

 cocosyl 2017-03-31

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刻舟求剑》

  • 作品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

  • 作品别名

    《吕览》

  • 作者

    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编写

  • 创作年代

    春秋战国时期

  • 成语

    刻舟求剑

  • 读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释义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刻舟求剑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在剑落水的船帮上刻上记号,船停后,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1]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的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谨小慎微

【成语用法】连动式;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  

1.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我们也应该积极进取,放大眼光,否则就是刻舟求剑,得不到收获。 

2.新的挑战,新的机会,一定要改变思想,尽快适应环境,刻舟求剑的想法一定要淘汰。

 成语出处

 原文

刻舟求剑战 国) 《吕氏春秋. 察今》(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文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指楚人的。

4.自:从。

5.坠: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这。经典成语故事 - 刻舟求剑经典成语故事 - 刻舟求剑

10.吾:我的。

11. 之:它,指楚人的剑。

12.求:寻找。

13.矣:了。

14.而:然而,表转折。

15.若:像。

16.此:这样。

17.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8.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19.楚:周代国名

译文

从前,有个渡过江河的楚国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中掉到水里,他立刻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雕刻了记号,又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过了一会,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地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道理:该寓言原意是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寓言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成语故事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成语寓意

 主要批评

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刻舟求剑刻舟求剑

 作者简介

秦朝宰相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录学家和经学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并辅立异人(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登上王位。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任秦国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即《吕览》。其门客有三千人。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为秦始皇所杀。有关成语:一字千金。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