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界 | 中国美食那么多,凭啥就它一个刷爆了外国朋友圈?

 徒步者的收藏 2017-04-01
原创 2017-03-31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爱吃小笼包的人都知道,这种小吃的精华在于其肉中的汤汁,品尝时最好能做到滴“汁”不漏。

可是,一家国外网站竟然引导食客在吃小笼包时先将皮戳破,把里面的汤汁倒出来再吃,结果引来众多吃货的吐槽。

近日,一本专注伦敦休闲生活的杂志《闲暇》火了。3月28日,该杂志脸书官方账号上传了一则视频,将吃小笼包比喻成“挤痘痘”。

视频简介中赫然写道:“喜欢挤痘痘又喜欢吃饺子?来这家伦敦餐厅把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一起戳破灌汤小笼包吧!”

▲设计台词:把美食和痘痘联系起来,亏你想得出。

视频中还写道,看着汤汁爆出来,流得到处都是,是一件“超爽快”的事。

然而,看着视频中的人用各种方式戳破小笼包,漏出鲜美的汤汁,吃货们心痛不已。

一条获得超过2000点赞的留言这样写道:“这是中国的传统食物,不是给你们这样耍酷的!”

有网友表示,自己内心已经在咆哮了: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嘛!

▲设计台词:外国吃货虽然严谨,但这个吃法还是挺诡异的。

这位网友顺便列出科普吃小笼包的正确方式,包括四个步骤:1.温柔地将包子放在汤勺里;2.咬开小笼包头部,让它稍微冷却一下;3.用筷子夹住小笼包的头部,选择性地从上面倒一些醋、放一点姜丝;4.一整个吞下,让汤汁在嘴中“爆炸”,充分享受小笼包的精华吧。

不少吃货指出,正确的吃法应该是先把汤汁吸进嘴里,再吃包子。

一位新加坡的美食博主向记者表示,虽然怎么吃是食客的自由,但视频拍摄者的做法显然是对厨师的极大不尊重。汤汁是小笼包的精华所在,制作过程也是很费心血的。

小笼包不仅美味,而且精致,但做起来可不容易。

这小小一个包子,收口处打褶纹不少于16个,包的时候会在肉馅中加入汤汁,做出来的成品讲究“皮薄、馅丰、汁多”,这种标准可不容易把握。

一名网友评论说,为啥小笼包比一般的包子贵?贵就贵在要把汤汁包进去可要花费不少精力。所以,再怎么说也应该让汤汁在嘴里“爆炸”,而不是在碗里。

小笼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直到今天,这一美食仍然受到人们欢迎,并且高水平的制作标准到今天也未改变。

这种起源于上海南翔的小吃又被称为“上海汤包”,也是苏州、无锡、常州、杭州一带的代表性美食。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曾在无锡品尝这一美食,对其赞不绝口,更使得小笼包名扬天下。

而关于吃小笼包的民间谚语也是自古流传: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 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吃小笼包正确的打开方式↓↓


汤汁鲜美、皮薄馅多的中华美食小笼包,近几年可谓俘获一大批海外粉丝。而其中就有不少行家,其吃法的专业度和娴熟度甚至让不少外国人佩服。

譬如不久前,一对外国夫妇吃小笼包的视频被网友发掘出来。视频中,两位不仅完美再现了小笼包的正确吃法,还连连感叹发明者的伟大,称能想出小笼包这种吃法的人,绝对应获得食品界的“诺贝尔奖”。

2015年,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的老外更是红遍上海美食圈。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了52家小笼包馆子,一共吃了约七公斤的小笼包。他带着秤、剪刀和电子卡尺,评测小笼包外皮的厚度、汤汁多少和肉馅大小等,最后写成《上海小笼包索引》。

▲不得不再次佩服外国吃货严谨认真的态度

此外,他还将小笼包和其他种类的包子对比,称小笼包是“阴柔”的,生煎则是“阳刚”的。

▲设计台词:这中文学得真是杠杠的

事实上,小笼包在国外收获赞誉的同时,也曾一定程度上被误读。

因为读音相似,有西班牙餐馆将“小笼包”写成了“小龙包”,后来干脆“以讹传讹”,解释称中国人本来就是龙的传人,“小龙包”就是“中国的龙面包”。

后来,西班牙人又将小笼包和中国的武打巨星李小龙联系到一起,将“小龙包”解释成是李小龙喜欢吃的中国肉面包。在餐馆,如果有人说“我要Bruce lee(李小龙)”,跑堂就知道对方要的是小笼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