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60万大军,汉武帝打匈奴,为何每次只派几万军队出击?

 好了明理 2017-04-01

在汉代,直接威胁汉族统治的就是北方的匈奴,当年刘邦统帅40万大军,准备一鼓作气干掉匈奴,最后却在白登被围困,差点丧命,此后开始对匈奴委屈求全,不断和亲,花钱买和平。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举全国之力攻打匈奴,当时全国军队总数在60万以上。但是,为何汉武帝每次只派几万人出征打匈奴,最多一次的漠北之战,也就是10万人,当时为何不全军出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

首先是教训。

汉武帝总结白登之围为何刘邦40万却被匈奴10万人围困,主要还是匈奴全是骑兵,机动灵活,而刘邦那全是步兵,不仅行进速度很慢,而且很容易被骑兵分割包围。因此,后来汉武帝是主动出击深入大漠去追着匈奴打,因此步兵是完全派不上用场的。当时大汉虽然军队总数在60万以上,但是90%那都是步兵,因此本身能出动的骑兵就很少。

第二,没有马。

自古汉族是不养马的,即使养出来的马,那质量和速度也根本不能和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比,为此,汉武帝不惜从西域重金买来汗血宝马。而且,为了能够在机动性和速度上超过匈奴,汉武帝接受了当时匈奴降将赵信的建议,马匹都用粟米来喂养,而且出征时每个人带两匹马,这样能够日行500里,马歇人不歇。

因此,当时花费大量的财力在马上,而且一人还要两匹宝马,那么如果出动20万人,那就要40万匹马,当时汉朝全国也没有这么多的军马。所以,几万人才能保证马匹够,而且机动性能够保持。

第三,补给的问题。

当时汉武帝的要求那都是深入匈奴作战,如漠南、漠北之战,客场作战,远赴几千里去打仗。自古汉人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长的路线,补给是非常困难的,都需要靠人力去一袋一袋的抗到前线去。

因此汉武帝每次打仗,那都会征调几十万的民夫去运粮,尚且能够维持几万人的粮食补给。在漠北之战,当时几乎是全国总动员来给前线运粮,因此,当时的10万人已经是大汉后勤补给的极限了。再增加人数,去了也没得吃啊,正是鉴于此,汉朝之后对匈奴作战人数都在10万以下。

换一个视角纵观古今!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历史我们是认真的!!!更多精彩请关注[农夫看史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