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进步让人类变笨?也许并非愚人节玩笑

 圆角望 2017-04-01

【标题故事】“这是一个人人都爱科技新玩意的国家,但新产品却让人们变愚笨,并非变聪明。”——这句话听上去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说的,实际上,它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张当地报纸1977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文章作者对当时先进的8声道立体声与立拍得相机等技术创新,深感不安。科技让人变笨的担忧,并不仅是互联网时代独有的话题。

科技产品越来越智能,而人类却越来越蠢笨——这种说法也许不完全是危言耸听。

你还记得一笔一画的字怎么写吗?你还能够背出几个人的手机号码?没带手机是否觉得焦虑?不查地图都不敢出门?被科技产品包围的现代人,相较于早前确实享有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生活便利。科技也在悄然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记忆的脑回路,甚至可能拉低人类的智商。

这也许不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

拥抱科技 削弱脑力

如果人们习惯于把需要记忆的东西存在电脑或者其他电子设备上,那么就很有可能不会触发大脑中的认知能量去记忆这些信息。这样的结果就是,人们记忆信息的能力被减弱。

科技的普遍使用已经导致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短、语言技能受损。儿童把记忆东西的任务都交给了电子产品,他们无法训练自己的记忆能力。

GPS

卫星定位虽然帮助了汽车司机指引路况,但同时也影响了司机的记忆力,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找到原路显得有些吃力。

伦敦出租车司机脑中的海马回区域比其他司机更强,而过分依赖GPS的人会让海马回区域的活跃度降低。海马回掌握着人类记忆力、方向感、空间感,太过依赖GPS的结果是,你很有可能看不懂地图。

照相 设备

带着相机去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比起已经拍下来的照片,他们可能对没照下来的内容印象更深。

有科学家曾经在研究中涉及人脑的“认知卸载”,即利用外界工具来节省脑力。以拍照举例,所谓“认知卸载”就是,拍照片的人将记忆里的关于照片内容的信息“卸载”,转而交给照相机。这样一来就“节省”了自己的脑部空间,让照相机代替自己的大脑去记忆信息。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则是集合所有让人们分散注意力的现代科技之大成,它整合了程序、游戏、邮件,短信与通话功能,也许你已经忘了你的手机可以打电话。

当智能手机变得无所不在时,我们越来越仰赖它们管理自己的生活,同时将大脑原先负责这部分工作的部分“闲置”。

搜索引擎

谷歌等搜索引擎为人类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也导致了大脑简单化。

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不费周折就获取及时全面的信息,而不用发挥大脑本该具有的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去获取。

大脑生来就是为了不断寻找新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不喜欢机械式的重复。无穷无尽的网页就如同信息与知识的豪华自助餐,而搜索引擎就是让你的大脑进场大吃特吃的门票。搜索引擎提供的这份大餐中包含了我们想要的一切知识与信息,这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沉浸其中暴饮暴食难以克制。

谷歌年搜索量增长趋势

1999年:10亿次

2000年:140亿次

2001-2003:550亿次以上

2004-2008:730亿次

2009年:3650亿次以上

2012-2015: 12000亿次

2016年:20000亿次以上

1998年谷歌刚刚崭露头角时,平均每天要处理9800次搜索请求。2016年,谷歌每秒处理的搜索量是63000次以上。

根据官方宣称,百度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搜索公司,在2016年每天大约有60亿次的搜索量。

学界也有 反对观点

有大量的研究从各种角度表明了在网上搜索信息将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研究发现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人会高估自己的智商,这是因为在线阅读方式让人更易浏览。

不过,也有科学家反对科技会让人变笨这一观点,学者们从多方面表达反对意见:

人类独有 潜意识

美国著名科普专家比尔·内(Bill Nye)曾表示,智能手机、Google等科技产品不会取代人类的记忆,也不会让人变笨,人脑与电脑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差别就是潜意识。人脑具有感知能力,这种能力电脑无法模仿,人的记忆会影响到人做任何事情,但是电脑只有程序软件。

最重要的是能力

美国有专家指出,这个时代的人类足够幸运,他们比以往都更加容易获取信息,而无需经过漫长的记忆背诵过程。“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你不需要完整背诵所有的代码,而磨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最重要的。”

一心多用令人迟钝

现代生活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日以继夜不断发出各种声响、吸引我们注意的电子设备,令人们手头进行的事情频繁被打断,随之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2000年,美国人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长是12秒

2015年,这个数据跌到了8秒

金鱼集中注意力时长则是9秒

编注:在全球化时代,注意力下降绝非美国独有。鉴于此,我们衷心希望你目前仍然能集中注意力阅读本版的内容……

20%

这是受科技设备干扰而分心的人,标准认知测验的分数降低比例

2分钟

这是身处最理想的环境中,部分学生能坚持专心做功课的最长时间

11分钟

这是普通办公室白领可以持续工作而不被打断的时间

科技让现代人越来越习惯一心多用,让人忙着用电邮、短信、社交媒体等各种方式处理日常杂务。

所谓的一心多用,其实是在不同事务之间快速转换,让脑子迅速处理一件事,然后跳到别的事情。而转换的“成本”,就是让头脑切换焦点的时间。大脑不断切换注意焦点很容易疲倦,这最终会导致脑筋迟钝。在分心时学到的知识,通常也会很快就遗忘。

只是改变行为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博伊斯认为,行为模式的改变并不会影响结果。比如,当人们迷路时,以前是打开地图找路,如今则是打开汽车或手机上的GPS程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依然需要用脑力处理难题,找到出路,不同的方式指向的仍是相同的结果。

“如果通过学习,人们掌握的是以前不曾出现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技能,那么我们不一定会‘变得更蠢’,我们只是改变了行为模式。”博伊斯说。

科学实验显示,只要我们重新训练大脑,它就能重新恢复与之相关的技能水平,我们并不会永久地丢失这些大脑功能。

结语

科技的本质就是让人类能够费更少的力去做更多的事。在当下高科技发展迅猛的快节奏生活中,智能手机、卫星导航、搜索引擎等技术正在为人们减轻工作压力和紧张感。同时,科技也正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电子产品对于人类产生的长期影响,不仅需要科学家们的探索和研究,还需要我们每一个被科技笼罩的人的关注。与其说科技让人变笨,不如说“懒”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发明出智能产品的人类还是相当聪明的,这些科技结晶正是人类“智商进化”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