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州城内将台柴窑(疑似)窑址

 陶斋333 2017-04-01

 汝州城内将台柴窑(疑似)窑址

的寻找  发现与研究

朱文立 

2012年春,在汝州市古将台附近,有一户居民在此翻盖新房,在挖桩坑中出土不少天青、粉青、豆青色碎瓷片(图片1),这些瓷片虽然色泽不一样,但他们的做工可和文庙、张公巷窑址的相媲美,是临汝窑瓷片做工远不及的,虽然釉色各异,但各色瓷片的内部泡粒结构很相近,显然是天青釉色的变异。这些桩坑还出土了骨质修坯工具(图片2)、匣钵片(图片3)、支钉(图片4)、垫饼及生烧产品(图片5)、火照(图片6)、素烧胎(图片7)等,这些既不是文庙窑址的废弃物,也不是张公巷窑址的废弃物,如果是上述两窑的废弃物,那此处出土的大量瓷片均不是这两窑的。从出土的窑具、瓷片看,此处无疑是一处窑址,从出土的瓷片看,它可能就是柴窑遗址,由于它处于汝州古点将台附近,笔者把此遗址命名为“汝州市将台柴窑(疑似)遗址。

一.对出土物的研究

(一)近几年来,此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碎瓷片,这些瓷片打的都非常碎,显然是不让它流入民间,这些瓷片制作的都非常精细,有的瓷片连釉带胎仅两毫米,有擦足垫烧也有满釉支烧,支钉痕如小米粒。虽然出土的瓷片颜色各异,但他们釉的内部泡粒结构很相近,其天青瓷片和汝窑天青釉泡粒结构相似,显然此窑的主流釉色是天青色(笔者将在下文详谈天青釉),历史记载柴窑特点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1).青如天:此窑址出土的瓷片釉色和文庙汝窑色泽非常相似,致使汝州一些古董店的店主和群众把这类瓷片充文庙汝瓷片卖出,把荷叶青色的充张公巷瓷片卖出。

(2).明如镜:汝官瓷的釉质是玉石感,而此窑址出土的瓷片釉面都非常明亮。

(3).薄如纸:有关历史资料都提到柴瓷薄如纸仅指釉层,不是指瓷体薄如纸,由于柴世宗即位时天下还未统一,据有关史料记载:柴世宗计划十年打天下,十年建设,十年享受太平生活,他又是一个很简朴的皇帝,所以所烧器物主要考虑它的使用,不可能做的通体薄如纸。直到北宋后期,鹤壁窑才出现蛋壳白瓷,从出土瓷片和素烧胎均以碗、盘为主,实物证明釉层薄如纸。

(4).声如磬:从此窑址出土的瓷片看,胎瓷化的非常好,成瓷温度会比汝瓷稍高,约在1300℃左右,真是扣声如磬。

总之,此窑址出土的瓷片完全符合柴瓷的特点。

(二)对素烧胎的研究:所出土的素烧胎,大部分是圈足,但也有玉璧底,瓷片和素烧胎器物的圈足修整很规整,圈足内修的均比圈足外低,投射出玉璧底的影子,说明此窑址是五代末期所烧。

(三)遗址出土的雕塑工具是骨质的,非常精细。非一般民窑可用。

(四)此遗址出土的火照它的泡粒结构和此处出土的瓷片是一样的。

(五)此遗址出土的匣钵,其中有一片带有瓷片(图片8,瓷片和此处出土的瓷片是一样的,说明出土匣钵不是其他地方的。

(六)此处出土的支钉一般粘在环形圆泥条或圆形方泥条上,也有粘在垫饼上,有三个或五个支钉,也有垫饼和垫圈。

综上所述,此处无疑是官办窑址。

二.有关史册对柴窑的论述

清代朱琰:《陶说》提到:“后周柴窑,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这般颜色做将来。”〕《夷门广牍》: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近世少见。《博物要览》:昔人论柴窑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事物珠》柴窑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清秘藏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相同,但差厚耳。

按后周都汴,唐属河南道,考唐书地理志,河南道贡瓷石之器,是其地本宜于陶也,宋政和官窑亦起于汴汝,亦唐河南道所辖之州,柴窑当即在其郡内。

20余年来,笔者先后在古汝州城内找到了文庙汝官窑、张公巷北宋官窑、将台柴窑遗址,说明了“陶说”对柴窑的论述是正确的。

清代乾隆皇帝对瓷器非常有研究,他在“汝窑瓷枕”一诗中写道:“汝州建青窑,珍学柴周式。柴已不可得,汝尚逢一二。……”

乾隆所说的“汝州建青窑”不但是指文庙汝官窑,而且还指张公巷北宋官窑。汝窑是学柴窑的釉色,而北宋官窑则学的是柴窑的制坯工艺和支烧方法,难怪汝州的古董店主把将台窑出土的瓷片天青色的以汝瓷片售出,荷叶青色的瓷片以张公巷北宋官窑瓷片售出。从文庙汝窑、张公巷北宋官窑及将台柴窑出土瓷片均可充分说明这些问题(图片9

三.天青釉的魅力与独特窑变

<<FONT face=宋体>一>天青釉与天青颜色釉:柴瓷和汝瓷天青釉均是各种矿石调配而成,它根本不含氧化铬或钒锆兰这些化学元素,而现在有的天青色釉是用氧化铬或钒锆兰配制而成,由于是色剂呈色,所以色调单一,只能叫天青颜色釉,不如柴瓷和汝瓷天青釉厚重、自然,两者放在一起比对,有着明显的本质的区别。天青颜色釉和其他各种瓷一样,烧成时釉色即是天青色,不会再变化。

<<FONT face=宋体>二>天青釉的独特窑变:柴瓷和汝瓷天青釉呈色原理很复杂。它的窑变非常独特,除天青釉之外,其他瓷在烧成瓷停火后是什么色就是什么色,而天青釉则不然,它不但烧成过程中窑变,氧化火、还原火都要烧的恰到好处,而且成瓷停火以后还要在窑中冷却过程中仍进行窑变。天青釉停火时是豆绿色,在窑内冷却过程中逐渐变成天青色,首要条件是控制冷却速度恰到好处,冷却速度过快或过慢就会形成其他釉色。“饮流斋说瓷”【清·许之衡】中曰:“~~青如天一语亦不尽然,柴窑固以天青为主色,但据博物要览则尚有蝦青、豆青、豆绿等色,不止天青一色也。……。无釉之处悉呈黄土色……”。从将台窑址中出土相当一部分是上述这类瓷片,说明了天青釉在后周时,由于窑炉和其他古窑炉一样,天青釉又是创烧阶段,窑工还没掌握好成瓷后的冷却速度所形成的。在清凉寺汝窑的发掘中,出现那么多小窑炉,就是为了好控制天青釉烧成后的冷却速度,尽量都变成天青色,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没变好。而文庙汝官窑的瓷片基本上都是纯正的天青色,说明了文庙汝官窑在烧成时氧化焰、还原焰都烧得恰到好处,而在控制降温速度也恰到好处。把天青釉烧到了极致。笔者研制成功的汝官瓷也是这样,成瓷时马上把火照取出,它就是豆青色。如控制好冷却速度,使其窑温冷却到800℃左右,火照就变成美丽的天青色。(图片10)

综上所述,天青釉的独特窑变是判定将台窑址是否是柴窑的核心依据。

四.结论

(1)唐、五代、宋、元时代,窑址均不在城内,如在城内发现窑址,无疑是官办窑址,将台窑址在古汝州城内,是官办无疑。

(2)将台窑址出土的窑具、瓷片不是文庙窑址的废弃物,也不是张公巷窑址的废弃物,如果是,出土的瓷片应是汝瓷片或北宋官瓷片。更不是民窑瓷片,出土的这些精细的碎瓷片应是柴瓷片无疑。

(3) 出土的碎瓷片和素烧胎片中碗、盘占绝大多数,又具有五代末的制作特征,这说明将台窑生产的瓷器是后周皇宫的御用瓷,民间禁用。赵宋取代后周后,为了消除后周的影响,废柴用定,把柴瓷从宫廷全部销毁,所以,宋中、后期柴瓷就很难见到。由于天青釉的魅力 ,宋中、后期,赵家江山已稳固,所以,皇室又在汝州建青窑,恢复天青釉生产。据笔者几十年来对天青釉的研究,除宋时汝州范围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发现能配制天青釉的原料,这也是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没能恢复汝窑的原因。

五. 将台窑址座谈会纪要

2013年3月21日,应汝州市人民政府邀请,中国古陶瓷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先生、故宫博物院吕成龙研究员、陈华莎研究员、徐巍研究员等古陶瓷专家出席了在汝州市召开的河南省汝州市新发现将台街窑址座谈会。会议听取了朱文立同志关于在汝州市内将台街新发现重要窑址的情况汇报。通过观看采集的实物标本和认真分析研究,一致认为:

一、朱文立同志所提供的在汝州市区将台街附近出土的宋代青瓷标本及窑具非常重要,深入研究宋代官窑制瓷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如果对该处遗址保护并进行正式考古发掘,相信有可能又会发现一处为宋代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址。

三、这一新发现极为重要,因此,建议有关单位和当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妥善保护,尽早发掘(图片11纪要)

从以上证要我们可以看出,与会古陶瓷专家一致认为:“相信有可能又会发现一处为宋代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址”。“这一新发现极为重要”。此处窑址不是为宫廷炼制瓷器的宋代五大名窑,只有是为宫廷烧制瓷器的柴窑而已。

综上所述,汝州将台窑址很可能就是柴窑遗址。

 

 

 

2014年3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