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岁活成什么样,取决于20岁怎么活

 云生记 2017-04-01

文/苏希西

01

我冲诊室外喊下一个的时候,进来一位酷似赵又廷的型男。

我的眼光不由炫了炫,说实话,看惯了带孩看病的疲惫奶爸,这位帅哥令人眼前一亮。

“请问是来咨询的吗?”

这里可是儿科啊,怀里没搂个又挣又哭的宝宝看着还真不习惯。

“希西姐,你不认识我了?”帅哥笑着在对面坐下。

我讶然道,“你、你是……小林?”

“这次没认错!”帅哥偏过身,把后脑勺低下来给我看。

小林和哥哥大林是住在老家邻居的双胞胎,长得完全一模一样,只有熟识的人知道,小林后脑勺长了两个旋儿,哥哥则是一个,听说他们老妈都是凭这个来区分兄弟俩的。

小时候我全凭扒拉脑袋认人,后来他们越长越高,我跳起来也看不到的时候,就再也分不清了(暴露身高了,囧)。

当年兄弟俩学习都不错,可惜小林高考前生了场大病,最后只勉强上了个三本,大林发挥正常考入211本科,毕业后进了某国企担任技术员。

不过说实话,兄弟俩现在的长相,已经大相径庭了。

过年回家的时候我见过大林,跟媳妇抱着三个孩子(别问为什么,二胎是双胞胎)回老家,腆着肚腩佝着背,身材发福,脚步拖沓,当年那个迷倒无数少女粉红心的篮球少年,现已彻底加入杀猪帮。

听说他所在的造纸厂效益越来越差,媳妇作为小学教师收入也有限,孩子多负累重,夫妻俩把吵架当吃饭,每年都要闹离婚,林子妈提起这两口子就唉声叹气。

相比哥哥,小林虽只上了三本,过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02

小林大学专业是广告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规模较大的广告私企,从最底层的业务员做起,到策划、文案、设计制作,一步步熬到金牌设计师,在业内也算小有名气,提成加年底分红已是羡煞众人的数字。

这时他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出全部积蓄,一部分留给父母养老,剩下的用作新加坡留学的启动资金,继续深造自己。

硕士毕业后,小林留在了新加坡,据说成为狮城炙手可热的广告界新秀,但我怎么也没想到,他又一次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回国创业。

下班后我们坐在咖啡厅叙旧。

原来小林这次来医院,主要是以医院为场景拍一则公益广告。

他又提起了几个广告,都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大制作,只是没想到这些竟然都出自他的手笔。

我由衷赞叹。

小林却感触颇深:“希西姐你真的不知道,我从19岁上大学,到今年31,这12年没有一天是松懈过的。”

我信,一个三本毕业的大学生,在职场厮杀你死我活的今天,能杀出血路壮大到今天这个地步,绝非等闲之辈。

“我从大一的时候暑期就没回过家,晚上和周末也全在广告公司打工,免费的,别人羡慕我三本毕业马上就能进入大公司,却不知我进公司之前,已经积累了几千小时的工作经验;

“之所以能去新加坡留学,雅思能考到6.5,也全是我挤时间拼出来的,谈业务的空隙,即使只有十分钟,我也会听会儿VOA,或背几个单词;

“高考因病失利,是我一生的痛,但也令我认识到体魄健康的重要性,这些年我每天都会坚持长跑和锻炼,新加坡的马拉松我拿过季军,还曾代言过某品牌泳衣……”

我看着眼前这个标准模特身材的魅力男子,很难将他和家里那个萎靡颓废的哥哥联系起来。

可是,明明他们是来自同卵的双胞胎,明明他们曾经长相酷似,如同复制黏贴般让人无法辨认,到底是什么,能让先天的基因,发生如此翻天覆地般的改变?

我一直以为,大林小林之所以走上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只是因为大学专业的选择所致,甚而我一直拿小林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做典范:

看,大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专业,三本的好专业,照样碾压211的偏门专业,攀到金字塔的顶尖位置。

现在听了小林一席话,我才发现自己原来错得离谱。


03

诚然,十多年前的广告专业是比造纸更热门,更吃香。

可是,和小林同一专业的学生,即便是211、985,又有几个能做到像他这样出类拔萃?

而造纸专业做到行业大拿的,照样风生水起,丝毫不比那些热门专业的精英逊色半分。

说到底,一个人能做出什么样的成就,并不在于上的几类院校,也不在于专业是否紧跟潮流,而在于有无目标,以及是否可以为了这个目标奋勇向前,百折不挠。

很多人都说,出身平凡,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那条路就叫做“读书”。

可是我认为,比读书更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奋斗。

不论工作是什么,不论起点有多低,不论人生遭遇过多大的挫折与磨难,奋斗,都是此生唯一的出路。

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攀上事业的巅峰,是懂得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专注的领域,他们每一个人,无不是拥有狮子般的野心,老鹰般的精凖,和黄牛般的勤恳。

物理学告诉我们时间是常数,其实非也,时间才是世间最大的变数。

你若善加利用,它便无穷多。

你若浑浑噩噩,它便无穷少。

很多时候,不是那口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没有毅力朝下深挖;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你太过漫不经心。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里说过: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

多么可怕,却又多么直指人心。

夜深人静的时候,请直视自己,问问内心,你愿意随波逐流,碌碌无为地走完这一生吗,仿佛被掏空了灵魂的躯壳,空空如也,每天机械地重复单调枯燥的生活。

你,真的愿意这样活吗?

你有认真问过自己的内心,是像行尸走肉般浑浑噩噩混完一生,还是拼尽全力,让生命绽放它最精彩最耀眼的光芒?

年轻时吃再多的苦也不怕,因为那些走过的路,试过的错,经历过的挫折,坚持下来的锻炼,会积累在你的生命里,沉淀在你的骨相中,点滴分毫地,重塑你的命运,甚至基因。

小林和大林的经历告诉我们:

一个人三十多岁活成什么样,取决于Ta二十多岁怎么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