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到了连喘气都苦难的时候,才后悔没有打破自己的脑壳

 雪峰读书 2017-04-01

有一个演员,她一直在寻找自己存在的证明,在每一个辉煌的时刻,她只要想到自己将与小虫子一样消逝,一种本质的失败感便油然而生。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人为什么而存在?或者说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演员叫雷吉娜,她是波伏瓦笔下的女主角,小说名字是:《人都是要死的》。

诚然,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人终有一死。

如同史铁生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每个人来的时候都是个孩子,都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我们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我们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有很多的宗教、典籍试图宽慰我们,让我们学会向死而生。

《西藏生死书》说:“明知浮生若梦,在梦中保持积极的愿力,才是真正的修行。”

波伏娃说:“需要很多的力量,很多傲气,或者很多爱,才能相信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

“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死后又到哪里去?”古往今来,那些貌似看清过生死关系的先哲,留下的只有宽慰,始终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

生命的彼岸究竟是什么?我想我们不会从书中、历史中得到答案的。因为这是生命本身和我们玩的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作:你必须自己思考着,你才能得到生命的意义。

这就是“我思故我在。”

我们必须思考着,才能得到存在感,而在我们想清楚之前,所有的理想,奋斗,目标,都只是一种外在的枷锁,因为那是被他人灌输的世界观。

科学家用数学、物理、化学猜测答案,他们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物质的,物质之外的所有存在都是幻想出来的,虚假的。而佛家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永远在循环,它是转变不空、循环不空、相续不空,世出世间法的定律。

这些可能是通向答案的途径之一,但终极答案必定以两种以上的形式存在,它可能藏在科学、文学之中,也可能藏在每个人的思想里。

生命究竟是什么,怎么活才是有意义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该被他人引导着,那只会让心灵和意识被捆绑得越来越紧,只懂得庸庸碌碌的生活、挣扎、快乐。“人”不能失去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沦落为自己欲望的工具和奴隶。

当我们的大脑还能清醒的思考时,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去摸索,去寻找,因为人的一生,只有学会抛弃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才能说重新拿回了对自己生命的主导权。

命运之谜高高悬挂在星空中,走近它,去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这样,当我们完完全全的认识到自己是谁,宇宙是什么的时候,死亡来到的那一天,我们才能不惧不畏。当葬礼的钟声敲响,我们能沉静的扶着拐杖走过去,告诉自己:我知道我要去往何处,向前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