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孩子喂养的五大误区——帮助父母走出困境!

  平凡的人 2017-04-01

  

  

为了帮助父母们走出困境,将在讲课课件中抽出部分内容,经过整理写成博文,让更多的父母,70后、80后、90后甚至未来都能学习认识中医在调理养护上的科学性及实用性,也因此会涉及到部分商家利益!

  


要走出困境,必须明白哪里出现错误,以下是护理中常见的错误总结:

  

一、饥荒年代的阴影,撑出来的肠胃。

  

饥荒时,经常挨饿,对食物有种渴望的潜意识,就会希望子孙们能吃的饱,在喂养时会给予更多。一些陋习也被传承:将胃撑大能装入更多的食物,吃的多,长的壮。胃大了,脾还是弱小,无法分泌更多的消化酶去分解食物与吸收,形成了孩子很能吃,却吸收不好,仍然经常生病。

  

这种错误的做法多数发生在奶奶爷爷外婆外公身上,而年轻的父母们没有任何喂养经验,也就自然的觉得长辈的经验喂养是合理的,即使觉得不妥,也拿不出证据反驳,或者碍于各种关系不能反驳。事实上这样做只会将脾胃撑坏,导致健康得不到保障。

  

二、机械式的科学喂养,定时定量!

  

思维的习惯性认为,科学的喂养是正确的,按照书本专家介绍是合理的,于是机械性接受了,定时定量的给予,没有灵活根据孩子变化来调整。

  

例如:孩子一天必须喝多少餐奶最好,孩子应该晚上喝奶最好,孩子应该多吃水果最好,甚至每天必须吃多少个水果等等五花八门的机械化喂养。

  

这样喂养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小朋友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以及是否可以吸收的。上一顿的食物吃到肚子里还没消化完,下一顿已经到点了,接着继续吃,小朋友不爱吃就追着屁股喂,哄着吃,只要孩子喜欢吃,天天都会有。日积月累,肠胃再也无法承受重任,功能逐渐减弱,导致食滞,紧接着就是病魔登场!

  

这种情况临床上多表现为,年龄小胃口好,稍长大些胃口反而变差了。本应该随着身体成长,饮食也跟着增加,但是却没有出现这种正比现象,越大吃的越少,越大吃饭越难,越大脾气越大!越来越偏食、挑食!或者从小就开始食量少,对食物不感兴趣!

  


三、五谷杂粮,杂出问题!

  

社会对五谷杂粮的好处宣传非常到位,人人皆知五谷杂粮为健康之品。因此在饮食中少不了会添加各种杂粮,煮饭时都会加少许红豆、薏米等杂粮,或者五种不同颜色的杂粮混杂一起煮杂粮粥。素不知,杂粮虽好,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导致肠胃损伤。

  

每一种杂粮吃到肚子里,其消化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大部分的杂粮都是不容易消化,例如:高粱,薏米,绿豆、红豆、燕麦等。肠胃要对不同的食物给予不同的工作分配,当几种杂粮混合一起时,增加了肠胃工作量负担更重。好比同等份量的信件分配,杂的信件分配远远比分配单一信件的时间长。例如:100封信送往同一个地方,10分钟就能完成,如果是送往100个地方,就有可能需要花费1个小时甚至更长。

  

肠胃的功能好比信使,需要对食物进行辨认分解后才运输到各个组织器官,如果杂了工作量就大,负担就重,食滞产生,这就是不正当食用杂粮杂出的问题。健康得不到保障,好事变成了坏事!

  

四、夸大乳制品的好处!

  

每个小朋友都会喝奶粉,营养学家也说牛奶好,商家就顺水推舟,将奶粉的作用夸大,使得家长们觉得只要喝了奶粉身体就健康,可是以前没有奶粉喝时小朋友生病率比现在低多了,而现今小儿哮喘、鼻炎等发病率一直提高。有奶粉喝了,身体理应更强壮,然而疾病是有增无减。

  

这就是过于夸大奶粉的好处,百利而无一害,导致父母们每天都在毫无忌惮的情况下喂食奶粉,这样的做法就会出现营养过剩,宝宝挑食,厌食,各种炎症增多,各种过敏现象发生。临床中观察发现现在的小朋友,扁桃体炎,鼻炎与喝奶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停掉奶粉,发作率就会大大降低,身体恢复时间也加快!

  

五、生病期间的错误饮食。

  

每个小朋友都避免不了会生病,生病时食欲会下降或挑食,胃口不佳,精神不好,父母看到就会心疼,就会在此时添加营养,冀望体质快速增强,恢复健康。素不知生病期间脾胃运转会减慢,此时添加营养容易导致肠胃负担加重,好比一部马力不足的汽车,载运过多的货物,很有可能半路熄火无法正常运作。肠胃受到了损伤,对营养的吸收更少,对抵抗疾病更加不利。

  


六、主观代替客观,满足自我的心理安抚!

  

父母在喂养时,以自己认识为标准,衡量宝宝的饮食。已吃饱了,还继续再喂几口,希望多吃些不容易饿着;吃不够量就不算是饱,非要把碗里的吃完,;还没饿,就以为到这个点就是饿了;看见小朋友瘦就以为是缺什么,希望多补些。

  

这些都是主观意识,其实客观上,小朋友在将近吃饱时,会表现出对食物的欲望降低,在吃饭的最后进度就会减慢,喂食也是困难的。家长的心理总觉得吃完才好,看着吃完心理比较舒坦,于是会继续喂食,连哄带骗的完成任务。如果能够把角色掉转过来,大人自己在这种状态下会如何呢?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嘴巴馋。由于孩子的肠胃发育还不成熟,对饱的感觉不明显,即使肚子撑圆了,看见好吃的还是想要吃,父母把这种情况当做孩子没吃饱,继续给予,为疾病埋下隐患。

  

小朋友瘦是吸收不了,吸收好了就胖了,吸收好了,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抵抗力自然增加,疾病自然减少,而不在于是否吃什么,或者缺什么。

  

以上6点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犯的错误,因为大部分家长都会认为这是正确的,因此形成了一种误区,一直延续。错误的思维产生错误的做法,导致疾病的发生。明白了问题所在,又该如何去做才是合理的呢?这就需要纠正家长们的思想!

  

在临床治疗中总结出5个原则给父母们在饮食调养上指明方向。

  

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中医里脾胃主四肢,四肢的运动可以加强脾胃的运作,脾胃功能加强就能加强对五谷分解。五谷是食物的代名词,并不是单单指五种谷物。例如:一个体力劳动者,其食欲力是很强大的,干活越多,吃的越多,往往因为劳动强度大,吃进去的食物很快被消化掉。而小朋友,只要加强四肢的运动,也能加强促进脾胃的吸收消化。

  

二、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养生讲究的就是养字,因此五谷为我们的主食,在饮食中必须主次分明,不要颠倒。其他的蔬菜、水果、肉类都是只是补充,辅助,补益的作用。这里的五,代表的是五行的含义,而不是只有五种食物,把食物归纳为五类的统称。


例如:五谷稻、黍(shu)、稷(ji)、麦、菽(shu)中,稻泛指所有稻米,菽泛指豆类等。不同地区的主食是不相同的,这里需要指明的是,南北差异主食也有区分,在南方以吃稻米为主,如果吃面食为主就属于不合理现象。一些小朋友经常喜欢喝牛奶,却很少吃米饭或者面,这种就是颠倒主次的。(注:1岁内以乳食为主,1岁后将慢慢转换为五谷为主)

  


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诊断脾胃是否出现问题的标准之一。

  

睡觉安稳可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时间,睡的安稳对身体发育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安稳休息,不必操心经常半夜醒来察看。反之,如果夜晚睡不安稳,就是预示疾病的到来,快则翌日见效,慢则几日后必现。出现这种情况时,作为家长必须及时调整饮食,清淡饮食为主,或减少食量,或增加运动,或服用药物预防。

  

四、饥不择食,饱则挑。

  

饥不择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当不知道饿时,对食物的要求就会高,孩子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挑食,只想吃爱吃的。挑食就会导致营养失衡,也会对脾胃造成损伤,挑食使得体内营养失衡,身体机能失衡。失衡的身体对抵抗外邪入侵是软弱的。当出现挑食时,父母就应该知道如何改善状况,才能预防疾病发生,保证身体持续健康。

  

五、当令当季,天然食品。

  

天然食品的摄入对获得天地之精华有着很大的帮助,也是增加抵抗力最好的营养物质。例如:天然的土鸡,食用是口感香滑,香气飘逸;而饲养鸡,香气少,口感淡,食如嚼蜡!由此说明土鸡获取了天地之精华,而饲养鸡没有,虽然在营养分子下,两者的成分都是相同的,却有天壤之别!


又例如:苹果,反季节苹果是不好吃的,而且很多苹果在没有成熟时就摘取,此时的苹果本身还含有毒素(这是果实自我保护能力,为了防止过早被虫吃,种子在没有成熟下提前掉落无法继续繁衍),人吃了就会有少量毒素食入,这样的苹果吃起来又有何益呢?当苹果成熟时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吸引鸟儿们啄食,帮助把种子散播!此时的果实才有益与肠胃,有益身体健康!

  

总结出来的6个误区与护理的5个原则,希望在护理方面能够给予家长们更多的指引。在生活中改变饮食方法,去掉错误的抚养方式,根据护理原则灵活运用,能够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体魄!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