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春新书法高清作品 研讨会专家发言 评论

 书山有路gwj 2017-04-01
孟会祥:7 x4 K$ {- y2 k) ~7 x
      8月25日,“大道至简”王春新书法创作汇报展在古都西安盛大开幕。我观摩了展览,震撼之余也有很多感想。因为时间关系,现在还不能系统地思考、系统地表达,只记下一些感受的片断,就教于王春新先生和师友同道。1 D8 F& |; |9 p- E- G& i7 _. j4 s# ?
% y* ^/ N8 ~( O1 T5 l
      一、骨和筋- R' w- g( I: q& @$ v
      座谈会上,不少专家用了“震撼”这个词汇来概括观展感受,肯定了王春新的创作。这说明王春新在赵、董书风基础上,上溯下探、继承创新得到了认可。众所周知,王春新师从张荣庆先生,帖学基础扎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好,即所谓骨气洞达;二是有书卷气。这次展出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开拓进展,除了结构好、有书卷气外,注意了用笔的绵劲,不但做到了骨气洞达,也做到了丰筋多力。王春新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对“二王”的溯源,对王铎的吸收,以及对近代帖学家如沈尹默、白蕉等的借鉴。黄庭坚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他的这一进展,强调了书写性,冲破了以形求字,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以用笔生结构,意义非同一般。5 C- v& ?1 i |2 K- D! S3 v

; W7 D0 m* j4 ]- d0 M: [! N- X       二、取法途径
. m/ A; E  ^5 D

: M7 O- [ T! H       由此引发,王春新的成功,也提供了由明清帖学家为基础的学书途径的样本,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帖学一脉,“二王”固然是源头和高峰,但每一位经典作家都是宝贵的矿藏,都可以做为基础,而实现自我风格的塑造。同时,相对于流行帖学的千人一面来说,只有百花齐放,才是真正的创新。
4 y$ d4 W' D' F' x. I9 J' q
( H8 r; P) m' P       三、大字和小字: F! h% Z2 e! p' D
) O3 Z2 O' k, a2 i, E
      帖学书家一般擅长小字而不擅长大字,王春新过去也是如此。本次展览中,出现了许多大幅作品和大字作品。其大幅作品的稳定性超过一般人,一方面与他扎实的基础分不开,另一方面也源于他生活中的定力。相对而言,我更关注其大字作品。擘窠大字《观古揽今》等作品,表现了法备意足的功力和才情。许多大字作品,为了营造雄浑之势,不惜粗头乱服,外示威畏,其实内存空怯。只有建立在严格法度基础上的挥运,才能做到写大字如小字,即豪放而不失精微。我认为这样的大字作品,才是真正的文质相济、正大学明气象。2 D% l5 ^6 G( `5 K* j: R

( g2 a( ~' i3 _* p       四、专业和业余9 J% i- W/ e# q/ o& y
* g! ~; l# B2 | [$ W, Q7 j0 K
       众所周知,王春新担任武警部队重要职务,少将军衔,出色地完成过许多重大任务。他学习书法是业余的,许多专家、同道都强调了他的勤奋。我认为,职份内的工作与职份外的爱好,都需要全力以赴的精神,而不能存在丝毫的懈怠,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当兵就认真当兵、带兵就认真带兵,学习书法就认真学习书法。王春新不是以业余休闲、附庸风雅的心态去学习书法的,他学书像带兵一样,狮子搏象,全力以赴,所以才能虚心请教师长、虚心汲取同道的长处,取得神速的进步。
$ k& B; V$ G% } @# j$ c i4 k- X# b  _, ~
       五、礼的复归
. y* U& p0 }5 Q/ j) L0 n
% s: J! i6 b% d# U; c! m# C
      王春新师从张荣庆先生,张荣庆先生又是书坛长者,在开幕式、研讨会上,张荣庆先生得到了充分的尊敬。“在朝序爵,在野序齿”。个人书法展理应长者居先。记者看到了“礼”的复苏。张荣庆的致辞中,对学生既有表扬,又有谦逊和幽默,就像老师带学生遍谒同道,切磋研讨,实在是久违了的风度。不忘本师,说明作者有感恩心。尊老敬贤,书坛应该有这样的古风。我认为,除了官方典礼性活动,学术性、艺术性活动都应该序齿不序爵。这种风尚应理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之一。
9 x  \: b4 Z3 \
( X& f  Q: [  D. }5 c' n- \$ x        六、同气连枝
9 b* s' D/ o0 C: K9 _$ ?& a6 ?
3 \1 A% V' h0 h' z3 S$ U# S* B2 D& T
       王春新家乡和服役过的地方,河南、广东、江苏、新疆,以及现在的陕西,众多同道到场,显示了团结和谐的气氛,也是他虚心向师友学习交流的体现。如果因书法之外的身份而矜持,他也不可能10年学书就取得如此的成就。与王春新交往过的书法界朋友大多了解他丝毫没有官架子,即使对年纪比他小、成就没他多、影响没他大的书法同道,他也抱着“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这样的精神,当然朋友多,进步快。
% T/ H/ A5 p, z: F0 k0 A* {/ t! X- |. _! v8 W' X9 r) l
        七、一点建议
9 A8 q: ?- d- l6 h, g4 q

3 A- _4 K. d8 s% @% d) b) R3 M       作为一位优秀书法家,王春新先生不会停止探索。作为一名后进和同道,千虑一得,不妨献芹。我认为,王春新先生的书法,还要继续克服以形求字的习惯,进一步铺毫顶纸,加强书写性。在行气、篇章方面,要关注和强调书写的节奏感,以及书写效果的枯润相生,进一步实现情绪的宣泄。同时,特别是在大字作品中,要增加笔致的丰富性。当然,限于创作经验和学识,这些意见未必确当,仅供参考而已。 j' T, U) U% ? B! X
; n  U7 S! J5 ]3 o; ?- f& k! v
       总之,我理解的“大道至简”王春新书法创作汇报展,不仅是其个人的学书总结,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当代书法家创作范例个案。我们在为他的成就击节称赏的同时,也可以由此引发对当代创作的思考。
2 x0 G; `  F, d. \' 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