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彼得·林奇鸡尾酒市场4阶段理论

 蜗牛之窝 2017-04-02
  彼得·林奇的市场4阶段理论(以及在港股上的应用)

  陈嘉禾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上个世纪,美国著名的股票共同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经讲过一个市场4阶段理论(也就是鸡尾酒会理论),至今被投资界奉为经典。这种现象也一再的在我们的投资生活中出现,周而复始,“再见仍是少年”。

  这个理论是在鸡尾酒会上观察出来的,一般来说,当股票特别便宜、行情特别惨淡的时候(一般特别便宜的东西,行情都特别惨淡,不信你自己看),鸡尾酒会上大家听说林奇是做股票投资的,都懒得跟他聊股票,大家宁可去问一个牙医怎么保养牙齿的问题。

  这就是市场的第1阶段:特别特别惨淡。但是,这也是买入最好的阶段,因为价格简直就是便宜的像白菜一样。

  在第2个阶段,大家在鸡尾酒会的时候会多和林奇讨论一下股票,但是也就是多一点而已。这时候市场一般已经涨了一些,但是人们并不想追进这个“自己前两天还觉得很烂的资产”,所以他们和林奇聊天的内容,主要是希望从这位专家口中听到一些对市场的负面观点,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的人在商量问题时候的真实目的:他们并不是真想获得什么有价值的建议、以修改自己的行为,恰恰相反,他们只是想获得一些赞同、一些安慰、尤其是来自“专家”的安慰,来让自己感觉好受一点。

  说句题外话,如今社会上,有些“专家”看准了人们的这个心理,就专门顺着大家的心思、添油加醋的说,至于实际情况到底怎样,不一定在考虑之列。不过这些人往往还挺有名,因为说的话大家喜欢听嘛。

  在第2个阶段,虽然买入的时点已经不如第1个阶段好,价格已经贵了一些,想以优质的价格、条款买到大的成交量也开始变得困难,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买入时点。可惜的是,大众仍然不会在这时候疯狂买入,他们这时候只是开始问问,不过也就是问问而已。

  在第3个阶段,彼得·林奇说,这时候市场已经涨了不少,他的脑子里已经开始更多的考虑风险、而不是机会。但是这时候,鸡尾酒会里的人们却对股票开始莫名感兴趣,之前的谨慎和怀疑已经开始消失不见,甚至那位第1阶段的酒会明星、那位牙医,也跑来问林奇应该怎么买股票。

  在第4个阶段,市场已经非常贵了,林奇甚至找不到什么可以买的东西,但是这时候在鸡尾酒会上,人们对股票的热情也达到了顶点。但是,已经没有人愿意听林奇说点什么,而之前那位牙医甚至开始向林奇推荐一些股票:当然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

  结果呢?看文章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人们在第4个阶段买入的最多、第1个阶段几乎不会买,结果最后亏钱的多、赚钱的少。可是这都是看文章才“知道”,真到了市场里,知道的人大概没多少。

  就拿当前的香港股票来说,在2016年年初,恒生国企指数最低达到7,500点左右的时候,PE估值已经跌破5倍、PB估值也跌到0.6、0.7倍,但是当时有多少人看好港股呢?当时最流行的理论是什么?香港市场要崩溃、香港的明天是黯淡的、港股再便宜也不能买、5倍PE跌到3倍还可以跌40%,对不对?

  现在,算上汇率变动、派息等等,以人民币计价的港股已经累计上涨了接近50%,当然按现在的估值,还不能算是第4阶段,但是怎么也不算是第1阶段那个最便宜的时候,大概处在第2和第3阶段附近(实际市场里,并不是所有的市场都按1-2-3-4这样非常有规律、非常清晰整齐的演变,各个状态也不能区分的特别清楚),结果我们在市场上听到什么呢?港股大级别牛市已经启动、最好的投资机会在香港、港股大行情就在眼前,对不对?

  可是我们再看一下恒生AH股溢价指数,这个在2015年曾经高达154点的、反映A股对H股溢价的指数,现在只有120点不到。如果说港股真有一个多么大的机会要来,那么A股又会怎样?可是为什么现在对港股牛市要来的呼声却比A股还响?因为前段时间港股涨的更多,对不对?

  至于当前炙手可热的一线城市房地产,我觉得基本上属于第4阶段:几乎所有人都懂了为什么“北上广永远涨”,而且会倒一大堆理论给任何敢于反驳的人。不过,鉴于房地产这个东西的周期实在太长(日本在1960年到2010年的50年里只走了一个还算完整的周期),所以身在周期里的我们,看不清楚周期的阶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