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中草药图谱71

 龙叔文馆 2017-04-02

23 松花粉

关键词: 松花粉 中草药图谱

农村中草药图谱71

松花粉

Pollen Pini

(英)Pine Pollen

别名 短叶松。

来源 为松科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花粉。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5m。一年生枝淡红褐色或淡灰色,无毛;二三年生枝上的苞片宿存;冬季红褐色,稍有树脂。树皮纵深裂或不规则鳞片状,少有浅裂成薄片剥落。针叶2针一束,粗硬,长10~15cm,树脂管约10个,边生;叶鞘宿存。雄球花丛生新枝基部,雌球花生于枝端。球果卵圆形,长4~10cm,成熟后蝉褐色,宿存;鳞盾肥厚,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刺尖。种子长卵圆形,长6~8mm,种翅长约10mm。花期4~5月,球果次年10月成熟。

生于阳光充足的山地、平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山东。

采制 春季花开时采摘雄球花,晒干,收集花粉,除去杂质。

性状 花粉为淡黄色细粉。体轻,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含脂肪、色素等。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燥湿收敛止血。用于湿疹、黄水疮、皮肤糜料、脓水淋漓、外伤出血、尿布性皮炎。

▇▇▇▇▇▇▇▇▇▇▇▇▇▇▇▇▇▇▇▇▇▇▇▇▇▇▇▇▇▇▇▇▇▇▇▇▇▇▇

14 益母草

关键词: 益母草 中草药图谱

农村中草药图谱71

益母草

Herba Leonuri

(英)Motherwort Herb

别名 野麻、九塔花、山麻、红花艾。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0.3~1.8cm。茎方形,有倒生白毛。根出叶近圆形,叶缘5~9浅裂,有长柄;中部叶掌状3深裂,侧裂片有1~2小裂;花 序上的叶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有少数牙齿,最小裂片宽3mm以上。轮伞花序腋生,有花8~15,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针形,短于萼筒,有细毛;花萼钟形,外有毛,5齿裂,前2齿靠合;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2唇形,冠筒内有毛环,上唇外面有毛,全缘,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雄蕊4,二强,花丝被鳞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平滑。花期6~9月,果期9~10月。

生于路边、荒地。产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制 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化学成分 全草含益母草碱(leonurine)、水苏碱(stachydrine)芸香甙、延胡索酸,另含益母草碱甲、乙等;花含益母草定碱(leonuridine)。

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

25 黑芝麻

关键词: 黑芝麻 中草药图谱

农村中草药图谱71

黑芝麻

Semen Sesami Nigrum

(英)Black Sesame

别名 胡麻子、脂麻。

来源 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 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四棱形,稍有柔毛。叶对生或上部叶互生;上部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全缘,中部叶卵形,有锯齿,下部叶3裂。花单生或2~3朵生叶叶腋;花萼长约6mm,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长约2.5cm。蒴果四棱状长椭圆形,长约2.5cm,上下几等宽,顶端稍尖,有细毛,种子多数,黑色、白色或淡黄色。花期5~9月,果期7~9月。

除西藏外,各省区均有栽培。主产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北。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 种子扁卵圆形,长约3mm,宽约2mm。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网状皱纹,先端有棕色点状种脐。种皮薄,子叶2,白色,富油性。味甘,有油香气。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甘油脂,并含芝麻素(sesamin)、芝麻林酚素(sesamolin)、芝麻酚(sesamol)、胡麻甙(pedaliin)、车前糖(planteose)、芝麻糖(sesamose)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

26 枇杷叶

关键词: 枇杷叶 中草药图谱

农村中草药图谱71

枇杷叶

Folium Eriobotryae

(英)Loquat Leaf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的叶。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互生,长椭圆或倒卵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楔形,上面多皱,下面及叶柄密被锈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具淡黄色绒毛,花芳香;萼征5;花瓣5,白色;雄蕊20;子房下位,2~5室,每室胚珠2,花柱2~5,基部合生,有毛。梨果卵形,扁卵形或长卵形,橙黄色,肉甜。种子1至数粒,棕褐色,有光泽。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5月。

种于村边、平地、坡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

采制 全年可采,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性状 叶长圆形、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明显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无臭、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熊果酸、齐墩果酸、维生素B1、和C、鞣质、有机酸、糖类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