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沛聪:孔子为什么说有余力才可以学文?

 gudian386 2017-04-02


孔子在论语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我们现代的教育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小朋友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学文”,往往是“学文”有余力了,才去做其他的事,例如做做运动啊、学习点才艺啊什么的。一般来说,家长们都会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


那孔子为什么说“有余力”了,才可以去“学文”呢?


我们先来看看孔子这句话的前面一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是孔子对年轻人,也包括他自己学生的要求:你先要在家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谨慎诚实,爱护众人,多与有道德的人交往。在这样的前提下,你再去“学文”,是有好处的,但如果没有了这些前提,光是学习文化知识,就未必是件好事。


我们又来讲个故事。


宋朝的时候,有个官员叫蔡京。他是个书法家,写的字非常漂亮,散文也写得很好,文化水平非常高。


当时宋朝的皇帝宋徽宗正好也是个书法家,瘦金体书法千古知名,蔡京就正好对上了他的胃口,所以他对蔡京十分欣赏宠信。


中国虽然有句古话叫“字如其人”,但字写得漂亮,人品其实未必就好。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秦桧,字就写得很漂亮,这个蔡京也是如此。他做了宰相之后,不但排斥忠臣作威作福,而且还怂恿宋徽宗收集天下各种古怪好看的石头,当时叫花石纲。


他们这么一搞,各地的官府借机搜刮百姓,弄得民怨沸腾,民生困苦,很多贫民都被迫造反,水浒传里的梁山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


最后这个蔡京因为金兵南下攻打宋朝而受到弹劾,皇帝贬了他的官职,在贬官的路上,百姓都痛恨他,有钱也不卖东西给他,最终令他饿死在路上。


而宋朝被他这么乱搞了一通,很快就被金兵攻破了都城,北宋就此灭亡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被俘虏,蔡京也成了遗臭万年的奸臣。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蔡本来就是指蔡京。但是后来大家觉得他这人人品实在太差,所以就把蔡换成了蔡襄。


在孔子看来,人的品格是第一重要的,文化水准则是其次的。如果人品高尚,再去学习文化,那就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如果人品低下,那么文化越高,造成的危害恐怕反而越大。


现代人注重文化教育,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只注重文化而缺乏道德教化,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很容易成为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所以孔子说有余力才学文,就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品德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