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循环肿瘤细胞,告诉你所不知道的(三):洞察CTC的未来价值

 wxyi2017 2017-04-02

回顾:循环肿瘤细胞,告诉你所不知道的(二):解析CTC的最佳用武之地

上一期,解析了CTC的最佳用武之地,包括(1). 穷途末路——CTC≠预后;基因检测亦惨遭KO; (2). 天生我才——动态监测,告诉你所不知道的; (3). 目击证人——辅助诊断而非鉴别诊断…

洞察CTC的未来价值

(1)免疫治疗biomarker—— CTC 妥妥PK ctDNA


(2)CTC与可手术患者

(3)CTC Response


谈到CTC的未来,我只谈个人认为将来可能成为学术热点并且在5年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向。关于这个定义,我首先排除了如下几个方向并列出了排除原因,个人愚见,供大家参考。


A、 CTC做DNA层面的分子诊断(以卵击石,无法与ctDNA竞争)

B、 CTC单细胞检测(无法逾越肿瘤异质性这道鸿沟)

C、 以预后为基础的CTC分型(晚期患者中,毫无实际应用意义)


因此,在学术层面,CTC是肿瘤细胞自身活性状态与肿瘤局部微环境、人体免疫系统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沿着这条主线进行讨论。


(1)免疫治疗biomarker—— CTC 妥妥PK ctDNA


前面提到过,如果在DNA层面做分子诊断,ctDNA具有天生的优势(血液中稳定存在、提取方便、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CTC虽然也能起一定作用,但是毕竟需要后天克服的障碍太多(脆弱、提取纯化困难、部分患者原本就无CTC),所以无法与ctDNA竞争,谁叫人家的名字里就有DNA呢?)。


但是,免疫治疗(PD-1抑制剂)特别是以PDL-1表达作为免疫治疗Biomarker的出现,大大凸显了CTC的优势,因为,CTC可以检测蛋白表达而ctDNA不可以,或者说血液中只有CTC才有机会检测PDL-1,其他都不行。况且,能否有效分离出CTC至少证明它可能存在免疫逃避的机制,理论上PDL-1表达更有针对性,表达率可能更高!


因此,免疫治疗Biomarker的液态活检,绝对是CTC打翻身仗的好机会!!!


(2)CTC与可手术患者


应该说,这个领域是目前CTC最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也是最难拿到数据证实的地方。究其根本而言,CTC的预后价值对晚期患者可能不重要,对手术患者则截然相反。术后患者最担心的就是复发,而CTC是判断复发的最佳或者说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理论上,CTC检出与患者术后复发的相互关系可能如下,患者术后复发的概率:术前术后均可检出CTC>术前可检出CTC>术前术后均无法检出CTC。如果能判定如上顺序的正确,那么对于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随访周期的设定、患者教育的力度等方面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理论上成立的公式,运用到实际临床实践过程中,却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撑,而且获得这种有效数据也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一个过程。


但是,如果谁能沉下心来,做出一定数据的话,那一定是能够引领甚至改变学术方向的一项研究。


具体,CTC与可手术患者,可能有以下几个临床盲点

A、 术后辅助化疗的合适人群(CTC高患者才接受辅助化疗?)

B、 术后患者的预后(通过CTC判断)

C、 手术挤压对肿瘤血液播散的影响(术前与术后CTC的对比,特别是肺动脉血中CTC)


(3)CTC Response


上文提到过PSA Response,但是,在肺癌邻域,CTC Response是否也可以复制呢?CTC是反映肿瘤负荷的最佳指标,因此理论上,CTC response有很大的探索价值。在这方面,国外CCR等杂志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进行了探索,也得出了非常正面的结果。


不过,秉承本文的一贯宗旨,不能为了做科研而做科研,所有的科研探索必需基于解决某些实际的临床问题。


所幸,这些临床问题在晚期肺癌治疗过程中并不鲜见,我罗列如下:

A、4段化疗结束后,患者是否需要接受维持治疗

B、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单个新发病灶,是否需要干预治疗?

C、靶向治疗过程中,出现缓慢进展患者,何时才是最佳的换药时机?

D、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灶高度缓解,是否需要接受PCI?

E、免疫治疗患者,初次PD,是否可通过CTC检测判断是否继续给药?

F、CTC高的患者,是否免疫治疗更有效?


如上情况,均是RECIST标准评估的盲点,一旦可以寻找到第二种方法补充,无论对临床医生也好,对患者来说都会有非常巨大的实际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