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城墙建600年仍固若金汤, 朱元璋凭一招造世界最牛质量

 海枯石烂海枯 2017-04-02

城墙是古代最重要的防御工事之一,不仅关系到皇家威仪,还关系到社稷安危。因此,历朝历代,都将城墙的建造和修葺视为国家头等要事。然而,岁月变迁,曾经伟岸一时的城墙,大都湮灭在战火或风雨中,不复存在。

不过,地处南京的明城墙却是一个例外。这道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最长的城墙,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最坚固的古城墙之一:经过六百年风雨和岁月的洗礼而不倒,“固若金汤”是它最真实的写照。

早在朱元璋攻打江山之时,这位后期明朝的开国皇帝就听从了谋士朱升“广积粮、高筑墙”的建议,着手在自己的根据地大规模修建城墙。南京多雨的特殊气候,以及地势低洼松软等原因,让朱元璋放弃了原来夯土或土石混合的方式修筑城墙,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牢固的砖石结合的方式。

虽然根据砖石结合的方式所建造的城墙更为牢固,但造价成本也要高出很多。而且此次工程巨大,保守估计要耗费数亿块城砖,南京一地远远不能解决,要分别由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安徽甚至湖南、湖北等32府148个州县共同承担,还包括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也要承担制坯、烧造的任务。

每个地方的土壤成分不一样,因此,烧制出来的城砖也各有不同。同时为了防止各地铸造墙砖的官吏偷工减料、中饱私囊。于是朱元璋想了一个保证城砖质量的办法:既,令各地方官员、基层组织负责人、乃至砖窑匠人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最甚者,可能要杀头。

君无戏言,虽然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一统天下,但在所管辖的城池,也是早已被公认的“土皇帝”。而且朱元璋脾气火爆,没有哪个官员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偷工减料、忽视城砖质量。

严格把关的城墙也意味着建造时间的拉长:其中仅中华门的兴建就前后历时21年,但质量也是无与伦比的,直到今天依然固若金汤,每个墙砖上的名字还依稀可辨。朱元璋发明的这种严酷的“责任制”,对于南京明城墙高质量的保证,无疑是成功的。

朱元璋实行“质量追踪制度”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办法,是当时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以至于在以后北京等地修建城墙、宫殿依然延续了这种做法。

现在我们也有质量追踪制度,要是能有朱元璋这种力度,估计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频繁曝光的“豆腐-渣”工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