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创世神话:立于浩瀚的文化源头,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

 闻鹿鸣 2017-04-03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首批18本连环画3月底出版(刘栋摄)

“如同孩提时期的朦胧意识是各人后来种种观念建构的发生源一样,一个民族创世神话中所含蕴的种种意念与想象,亦是这个民族后来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发生源。”古籍专家赵昌平把这句话写在了“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的学术文本中。在他看来,创世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维密码,蕴含着民族最初的哲思。

因而,当学者以洋洋40万字为曾经丰富却又零散的中华创世神话梳理出一条逐渐清晰的学术脉络,当凝聚动漫界中国学派的18本连环画绘本在今春出版,当作家们以此为文本进一步完善电影剧本而潜心扎根于中国大地,当新史诗、舞台剧、音乐、雕塑等多项艺术创作计划均已排上日程表———“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所绘就的,分明是一幅“中华文明源”的壮阔图景。

我们藉由学者、艺术家们的智慧返回浩瀚的文化源头,从盘古开天到大禹治水的创世神话里,探寻的何尝不是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的支撑点。

借创世母题,在人类文化史上自信发声

自2016年1月整个工程启动,如果说名画家们俯身连环画,让外界见识了他们的初心、童心以及对艺术的敬畏之心,那么一本40万字的文本付梓时,学界无不感佩古籍专家沉甸甸的学术匠心。

事实上,赵昌平研究创世母题,研究上古神话,时间轴还得前移10年。从当年与骆玉明、汪涌豪等人同著《中华创世纪》,到近两年深扎创世神话,他和其他专家花十多年时间捧出学术成果,“不敢奢谈厘清了中华神话的谱系,但确乎找到了许多能让中华民族在人类文化史上自信发声的理据”。

比如在西方神话里,天地洪荒中,他们用“诺亚方舟”,采取消极逃避;而中华神话里,从伯鲧到大禹,父子俩都是迎难而上,积极治水。而且,伯鲧靠盗取天上的息壤,大禹则用疏导的办法,本身蕴含着中华初民追索天地人三者关系的科学宇宙观。

还有专家从人类学研究中探到了更大的秘密:中华民族也许是天地间最早被选中的人类。传说天地还在混沌之期,是“神州大地”“四海之内”最先浮出水面,而上天埋下120个人种,第一个破壳而出的便是开天辟地的盘古。为之佐证的还有仓颉造字的片段。有典籍记载,仓颉曾对“中华”二字冥思苦想不得要领,得梦中老人指点后来到陕西省境内的阳虚山。只见一头神龟向他爬来,神龟及其周边闪耀的光芒构成一个“中”字;随后,龟背上隐约浮现12个方块,恰似12个“十”字,它们凑起来就是繁体字的“华”。此处12个“十”字是有涵义的,表示120个人种。中华大地的形象根据这个神话,应该是乌龟驮月亮的形象。这个概念如果阐述清楚,对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是非常有好处的。实际上,这是从人类起源的角度表达了“中华中心”的理念,这一理念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非常有益。

青年画家罗玲显然捕捉到了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罗玲在签约工程前,已是儿童绘本界小有名气的画家。她交来的初稿是自己擅长的日韩动漫画风,“但几次与前辈画家、学者交流,让我对中国学派有了新的认知”。她主动提出撤回原稿,回家重起炉灶。这一回出版的《羿除四凶》,她笔下的天帝面长耳阔,驾驭“凤头龙尾”车行驶云端,一眼就瞧出浓郁的中国风。

以独特的精神价值,架构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

作为工程最早的参与者之一,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把投身创世神话视为“很幸福的一件事”,因为“能在神话中发掘与当代精神一以贯之的传统道德、人文思想,感受它们的永恒魅力”。

根据神话里记载的“三皇”,天皇出生在如今的新疆,地皇降生在河南,人皇则出生于今天的西藏,足见中国土地上各地、各民族都为缔造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做出过贡献。

除此之外,神话里传承下来的许多故事都能在今天找到当代的呼应。如女娲补天意在庇佑天下众生,夸父追日说的是牺牲小我保护百姓,这些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民意识;而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则体现着神话人物的服务意识,都是他们脱离了对自身欲望的关注,显现出高尚的情操;至于大禹治水,除了天下为公、改天换地而九死未悔的气概之外,他带领着他的队伍走遍神州大地,脚下丈量的,恰是中国最早的疆域雏形。

最重要的,还有初民为了生存试图与自然抗争的愿景和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祖训———这独特的精神价值,放之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在施大畏看来,这许是“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尤为注重教育功能的最大初心。他曾赴山西省河曲县一所小学调研,午间时分,孩子们的桌上只有课本,再无其他读物,“那瞬间,我多么希望我们的连环画绘本能早日送到这些孩子们手中,让他们从小就能在神话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滋养、人文精神,在神话里安置自己的灵魂”。

打造三个高地的“龙头工程”,为海派文化壮骨强身

在潜心创作一年多后,上海终于全面揭开这幅“中华文明源”的图景。有人不禁发问,为什么是上海? 对此,施大畏有番颇为感性的阐述:“在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古老中国的大门,使我们的民族经历漫长的屈辱与苦难后,上海是那个年代最先开放的城市。直到今天,她既有江南文化的渊源,也敏感于与世界的交流对话,更拥有相对全面的学科建设。”

事实证明,这已是一项发动了全上海力量的文化“龙头工程”———文学脚本倚赖上海市作协,美术创作由上海市文联牵头,学术文本由上海市社联负责,而新史诗的创作则由上海的作家们完成。此外,上影集团、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旗下的多家文艺院团都将出现在创作列表中。

还有更美好的畅想:未来,神话读本将成为家长们亲子读物的重要选择;上海各高校历史、人类、考古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也将为工程出谋划策;更可能有一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创意乐园生长于这片热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