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郊散埋乱葬旧俗难根除 奉贤一年迁移14846个墓穴

 万宝全书 2017-04-03

  一年间,14846个在田间地头的墓穴被顺利搬迁至公益性埋葬地,平整土地70多亩。这是奉贤在去年整治散埋乱葬旧俗上交出的答卷。散埋乱葬不仅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近年来更是出现回潮之势。

  面对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如何从“根子”上杜绝散埋乱葬,奉贤疏堵结合的“组合拳”提供了经验借鉴。

  散埋乱葬浪费大量土地

  截至2015年底,奉贤区位于田间地头的墓地有77446个。奉贤区殡葬管理所所长程华说将祖辈葬于自家田间地头一直是当地的传统,以前也进行过相关的整治和移风易俗的宣传,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这几年,散埋乱葬出现死灰复燃之势,不仅新坟在增加,旧墓扩建之风也逐渐兴起。

  “经济条件好了,就想给祖先的坟头翻翻新。”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村民坦言“在农村,大家都爱讲面子,看到一家扩建了祖坟,就有人跟风,怕别人说自己不孝顺。”程华说,根据之前的测量,田间地头的墓地平均占地超过4个平方,77446个墓地合计占用农田近500亩。如果按照镇级公益性埋葬地每个墓穴不超0.5个平方的要求,只需要不到50亩的土地,全区可节约耕地近450亩。

  “散埋乱葬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还造成了视觉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与奉贤建设美丽新农村的要求背道而驰。”奉贤区民政局副局长朱伟刚表示。

  疏堵结合打出“组合拳”

  面对屡次整治无果的旧俗,奉贤去年初打出了“组合拳”,从根子上杜绝散埋乱葬。首先,探索建立“五位一体”殡葬考核机制,将散埋乱葬整治纳入“五好村党支部”考核、精神文明创建考评、村财政转移支付考核、无违章村考核、镇村社会治理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评。“加强镇级公益性埋葬地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规范落葬是这场整治战的关键。”

  据朱伟刚介绍,奉贤户籍村居民选择经营性公墓落葬先人的仅为2%。除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外,花上万元,就可以在田间地头建一个很好的墓地,而同样的经营性公墓动辄几万、十几万元。

  目前全区已建18个镇级公益性埋葬地,墓穴价格从450元至3000元不等,供村居民选择。此外,还制定了一整套节地生态葬奖补机制,将节地生态葬奖补经费纳入区、镇财政预算。

  自去年起,对新去世后选择海葬的村(居)民,在市财政给予2000元的基础上,区财政再给予3000元奖励;新去世后选择镇级公益性埋葬地节地生态葬、小型墓、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葬的村(居)民的可获得1000元的资金补贴,对农村散埋乱葬迁移至镇级公益性埋葬地或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葬式(三代内)可获得500元奖励。

  一年搬走14846个墓穴

  系列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一年,14846个在田间地头的墓穴被顺利搬迁至镇级公益性埋葬地,迁移过程得到了村民认可。记者在奉城镇陆家桥村采访时了解到,全村600多个位于耕地中的墓地,已于去年基本完成搬迁,剩余2个也将在今年清明期间搬走。

  陆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朱龙兵告诉记者,近几年村里墓地翻建之风日渐兴起,原先一个个土堆被翻建成竖有高大墓碑的豪华墓,走在乡间道路,一眼望去触目惊心,部分村民反响强烈。

  整治行动启动后,区镇两级政府到村里宣传动员,面对面讲解殡葬政策法规,改变传统思维。村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迁走祖坟。镇级公益性埋葬地的价格和政府的补贴措施,也让大家没了后顾之忧。

  为了巩固整治成效,奉贤以“贤文化”为主题,不断树立厚养简葬的新观念,提倡老人在世时多孝敬,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此外,将继续加大惠民殡葬政策,计划利用5至10年,基本解决散埋乱葬问题。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