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行业的老司机,小编经常被朋友们称赞为“内行”。但是内心我是惶恐的,在这个行业时间越久,我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非常多,远远不敢大声说自己已经够“内行”了。 但我也很理解我的朋友,毕竟作为外行人,他们之所以会赞我“内行”,原因在于经常听到我评价某些车的“术语”。 这些“术语”如果不解释一番,他们通常都听不懂我到底在说车的什么地方。对,就像盗墓的人说“粽子”,要是不解释你根本不知道这是“僵尸”的意思。 既然说到了“术语”,小编也在这里给各位朋友普及一点最常用到,或者说是作为消费者最常听到和用到的部分“术语”。 了解了它们,不仅可以增加你对车的认识,而且以后遇到销售忽悠你,你也可以大声告诉他“我读书很多,你骗不了我!” 【术语一:转向手感】 或许小伙伴们已经看过许多车评用来形容“转向手感”的词,例如“无感”、“虚”、“飘”什么的。 而你去买车的时候,销售有可能就会给你说“这车的转向手感很好啊”之类的话。 什么叫“转向手感好”?简单来说,一台车的方向盘需要在车辆低速行驶时转动轻盈,在高速行驶时变得相对沉重。在向左或向右打盘时,方向盘的阻力应该随着转动的角度变大逐步增大,而方向盘的回正速度与阻力同样应该是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这样的转向手感可以被称为“好”。 而“无感”、“虚”的意思是形容方向盘实际的回馈感觉并没有逐渐变化的力度。 【术语二:底盘质感】 现在的SUV太多,很多都说去山路、石子路什么的也可以很舒适。这就涉及到底盘的问题。但“底盘质感”很多人也不是很明白,什么“扎实”,“紧绷”、“松散”到底啥意思呢? 底盘行驶质感如何才能被称得上“好”,我先解释。 理想情况下,一台底盘足够好的车应该是日常代步悬挂“足够软”,可以充分过滤路面的颠簸,经过颠簸后避震器没有多余的回弹。而在激烈操控时又“足够硬”,可以充分的在弯道里支撑住车身,不至于出现过分的侧倾。这样你理解了的话,即使不懂行也能简单分辨底盘质感。 而许多车评中所说的“扎实”、“紧绷”其实想表达的就是车辆在经过一些坑洼路面,悬挂的反应很干脆,并没有出现避震桶拉不住弹簧的产生的二次回弹问题。而所谓“松散”就是避震器多余动作较多,从主观驾驶感受上就是底盘动作太多,不够“利索”。 【术语三:动力响应】 买车的时候,排量肯定是你考虑的关键要素之一。而这就和“动力响应”关系很大了。你千万不要相信只要排量大,或者带有什么涡轮增压就表示“动力响应”特别好的鬼话。 还是先说说什么样的“动力响应”才能叫做“好”。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就是踩下油门之后车辆加速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小越好,代表响应性越好。 其实动力响应还牵扯到许多因素,例如变速箱的匹配。如今许多车都有多种驾驶模式可以选择,不同模式下的油门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许多媒体老师都会提到在不同的驾驶模式下的车辆响应速度。你现在相信能明白有些车的加速能力强但是排量并不大的原因了吧。 【结语】:其实还有更多的“术语”,不过有些作为消费者即使不很懂也不太影响你自己选车,有些又比较浅显,多看两篇文章自己都明白了。如果你还有不懂的术语,不妨留言给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