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魏国公猛将:一位三朝元老,一位六朝元老,一位被誉万里长城

 昵称18990882 2017-04-03

魏国公是一种封爵,为公爵类,五爵之首。史上一共有76位魏国公,其中有六大猛将较为著名。这六位魏国公猛将,可按其勇力、成就排位如下:

第六位:赵思温(?-公元939年),辽朝猛将,字文美,卢龙人。性格果锐,膂力惊人。最初奉燕帅刘仁恭为主公,后投降后唐李存勖。神册二年(公元917年),辽太祖派大将攻夺燕地,赵思温前去降附。官检校太师。死后被追封为太师、魏国公。

史上魏国公猛将:一位三朝元老,一位六朝元老,一位被誉万里长城第五位:李光弼(708年-764年),唐朝名将,契丹族。公元749年(天宝八年)为朔方节度副使,封蓟郡公。后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加司空、兼兵部尚书,封为魏国公,后改封郑国公。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进封临淮郡王,赐免死铁券,图形凌烟阁。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

史上魏国公猛将:一位三朝元老,一位六朝元老,一位被誉万里长城第四位:李弼(494年-557年),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陇西成纪人,本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少时远大抱负,体力过人。作战时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后随宇文泰击败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平定汾州、绛州,平定北稽胡反叛,死后追封为魏国公,附祭于太祖庙庭。

史上魏国公猛将:一位三朝元老,一位六朝元老,一位被誉万里长城第三位:符彦卿(898年─975年),字冠侯。五代及北宋初期将领,曾多次与辽朝军队作战。一生共侍后唐、后晋、辽、后汉、后周、北宋六朝,为六朝元老,后汉高祖时封魏国公,后周太祖时封淮阳王,后进封卫王。后周世宗时,改封魏王。

史上魏国公猛将:一位三朝元老,一位六朝元老,一位被誉万里长城第二位: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名将,韩琦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宋仁宗时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威望,人称“韩范”。边疆有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一生历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为三朝元老,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熙宁八年(1075)六月去世,宋神宗为他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

史上魏国公猛将:一位三朝元老,一位六朝元老,一位被誉万里长城第一位:徐达(1332年-1385年),明朝开国第一将,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朱元璋幼年好友,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以后,为发展自己的势力,回老家招兵买马,徐达第一批来投,成为朱元璋“淮西二十四将”之首。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徐达大败陈友谅,封信国公。至正二十四年任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灭张士诚,随即北伐灭元。洪武元年(1368年)拜右丞相,封魏国公。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哭悼,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朱元璋还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