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豹子头影像】总第147期 飞虎队镜头下的四川

 明白123456 2017-04-03





这是一组抗日时期美国飞虎队员拍摄的彩色照片,反映了当时国内杭州、重庆、成都、昆明的民情风貌,弥足珍贵。当时彩色胶卷刚问世不久,可以说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一批有关内陆风情的彩色照片。此部份为当时中国山水景色的真实样貌,这些照片可说是当时的美军意外赠送给当今中国人的最好的礼物。豹子头选择其中有关四川的部分照片,以此可见当时的城市、乡村风貌。

这组照片来自一本书——《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是飞虎队员在1944——1945年间所拍摄的摄影作品集,反映了特殊年代中特殊人群眼中的中国社会。书籍中的照片是由艾伦·拉森、威廉·迪柏两人用柯达相机拍摄。据悉,艾伦·拉森居住美国,2010年时已年近九十。照片的另一拍摄者、他的战友威廉·迪柏已于2004131日去世。由于绝大部分图片并无详细拍摄说明,为后人辨认其中景象带来了难度,豹子头尽力考证了其中一些图片背景,以飨各位亲!




图注重庆江边码头拥挤的街道。“永华烟店”的招牌颇为醒目。滑竿上的女人显然是官家太太,但从她的长相、表情上判断,她多半是抗战时期进入四川的“下江人”,后面一个滑竿,坐的应该是她儿子。



图注:这是重庆的幼年搬运工。他双腿全是碰伤的痕迹,足见生活的艰辛。但是他的表情告诉我们,长大后他不会是棒棒,而是袍哥大爷。其城府与世故,宛如最准确地赋形。



图注:成都的水路码头。对岸有不少建筑,不像是农村,估计应该在府河。推着鸡公车的农民竟然从跳板上直接推车上船,技术高超。威廉·迪柏正在与船工谈话。



图注:在成都的南河上。从乘船人员判断,应该是渡河船。



图注:原图说明是,成都城内等候客人的黄包车们。街道有高耸的电线杆,由于没有路灯,因此推断应该是东大街。



图注:繁华的绸缎商铺街的入口。这个成都城内的电影院门口,有双“十”庆祝的标示,车水马龙,很是繁华。



图注:在这块标有“成都市顾绣业同业公会”字样的牌匾下,成都民俗学者、老作家陈稻心认定,位置在春熙路侧的大科甲巷。“顾绣”源于明代松江府上海县顾名世家的一种刺绣艺术。它以名画为蓝本,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清代四大名绣(苏、粤、湘、蜀)皆得益于顾绣。



图注:成都,沙石路上推独轮车的民夫。车上的东西有人估计是做菜用的豌豆粉条。旁边都是军人,大概在机场附近。



图注:成都的商铺。中心是一家裘衣商店。右边是四川省商会联合会。左边裕昌源号应该是有名的茶业公司,隐约可见“(蒙)山名茶”的招牌。陈稻心先生指出,此商店应该在总府街上。



图注:成都的烟具店。长长的竹烟杆,两头是玉石或金属(白铜)的烟斗和烟嘴。陈稻心先生认为,此店应该在大科甲巷。



图注:原书标明:“成都图书馆”。此建筑应为“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当时“成都市立图书舘”在祠堂街,背靠少城公园,属市民众教育舘领导,由于经费不足,藏书不丰,因而读者甚少。



图注:华西协和大学一景。草地上有狗在漫步,空中有一只飞鹰,这才体现出飞虎队的隐喻。



图注:修建新津空军机场的民工。



图注:漂亮的农家姑娘。必是出自殷实人家。



图注:艾伦·拉森与可爱的农家小姑娘。



图注:这是西湖游船上的女主人。她的风姿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古典江浙美女的故事谱系。显然,美军们为此议论了很久……



图注:成都,艾伦与小船上的船夫们。(威廉·迪柏摄)



图注:成都,河边云集的小船。(威廉·迪柏摄



豹子头推荐:看完上面的老照片,你应该看看这本关于春熙路的百年历史,里面有人物,有故事,读来不会无聊,有兴趣就出手吧。

作者:蒋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