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崇满洲一词源于詹事府少詹李呈祥上书于部院裁撤满官、专用汉官之时顺治帝的答复。即保证满洲八旗在政治权利上的优势地位,是清朝的根本国策之一,基本上与王朝相始终,是清帝国分层次的等级民族统治政策的一个体现。 清朝疆域 当清定都北京后,面对着一个崭新而又极其复杂、极其险峻的局面。在民族矛盾如此尖锐的情况下,他们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从关外带来的八旗劲旅。他们殚精竭虑,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使为数如此之少的精兵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何依靠它来维持清朝在这样一个如此辽阔、如此复杂的国土上的统治。并因此而对八旗制度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其宗旨,当然是要加强八旗的军事职能。 八旗 清军入关之前,清太宗皇太极已仿照明制,设内三院和六部。入关后睿亲王多尔衮在基本沿袭明制的同时,为了巩固满洲王公贵族的最高统治地位和对全国的统治,确立了“首崇满洲”或称“满洲根本”的基本国策。 其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掌权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主要是满洲王公大臣,军事上八旗军是主要军事支柱,管理上八旗王公大臣掌握了治政统军之权,是清朝的核心统治集团。同时满洲子弟在科举、刑律上享受诸多特权。 清朝行政区划 首崇满洲政策使得自大学士以下文武各官,皆以满洲官员居于首席,“各部院衙门堂司,悉令满洲掌印”。武官更是强调由满洲人担任,“八旗都统均系朕宗支,亲属及信任大臣”,“八旗印信,俱系满洲都统掌管”。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叶天君少爷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