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积月累话中医--阴阳交感与互藏

 为什么73 2017-04-03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古代哲学家认为,精气是宇宙万物构成的本原。由于精气的自身运动而产生了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气。阳气升腾而为天,阴气凝结而为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感合和,产生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和变化。正如《周易·系辞下》所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在自然界,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形成云、雾、雷电、雨露,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出万物。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万物才得以成长。在人类,男女媾精,新的生命个体诞生,人类得以繁衍。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自然界。可见,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阴阳二气的运动,也就不会发生阴阳交感。可以说,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阴阳交感则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的一个阶段,是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的实现来自于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协调,即古代哲学家所说的“和”。如《道德经·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以为和”,是说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运动着的和谐之气,即是老子所说的“冲气”。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亦有同样的认识,他说:“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庄子外篇·田子方》)。管子在论人之生成时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管子·内业》),特别强调了“和”与“生”的关系。

   阴阳交感的理论告诉我们,阴阳二气是永恒运动的,当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相遇而处于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阴阳的相互交感,使对立着的两种事物或力量统一于一体,于是产生了自然界,产生了万物,产生了人类,并使自然界时时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如明·张介宾《类经·运气类》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图1-2)。

 


   阴阳互藏之道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悟。如以上下而言,上为阳,下为阴,但上中有下,下中寓上,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再以水火言,水暗为阴,火明为阳,但水中内明,火中内暗,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按照“气一元论”的观点,气为宇宙之本原,气别阴阳,以成天地。但在“积阳为天”之时,地阴之气已寓其中;在“积阴为地”之际,天阳之气已涵其内。因此,天为阳,但内寓地阴之气;地为阴,但内涵天阳之气。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万物由天地阴阳交感合和而生,故皆寓涵阴阳两种不同属性的成分。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是依据其所涵属阴与属阳成分的比例大小而定的。阳中涵阴,是说属阳的事物或现象也涵有属阴的成分,而该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属性仍为阳;阴中涵阳,是指属阴的事物或现象也涵有属阳的成分,而该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属性仍为阴。一般地说,表示事物属性的成分占绝对大的比例并呈显象状态,而被寓涵于事物或现象内部不得显露的成分占较小的比例,它虽不能代表事物的属性,但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而引起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然天之阳气为何能降,地之阴气为何能升?古代哲学家是用“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传》)来解释的,也就是说,天气虽在上,但内涵地之阴气,即阳中有阴,有“亲下”之势,故天气在其所涵地之阴气的作用下下降于地;地气虽居下,但内寓天之阳气,即阴中涵阳,有“亲上”之势,故地气在其所涵天之阳气的鼓动下上升于天,如此则“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可见阴升阳降而致天地二气交感相错的内在动力机制在于阴阳互藏之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也是这一道理。

阴阳互藏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阳中涵阴,因而阳依阴而存在,阳以阴为源而生;阴中寓阳,因而阴依阳而存在,阴以阳为根而化。若阳中无阴,阴中无阳,就变成“孤阴”、“独阳”,其相互依存关系也就被破坏,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与阳之间也就失去了相互资生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阴阳互藏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阴中寓阳,其阴性成分才能逐渐(或突然)转化为阳性成分而表现为阴消阳长。当此阴性事物或现象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伴随的转化中,其阴性成分仍然占较大比例时,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仍属阴。但若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转化中,其阳性成分多于阴性成分而成为该事物或现象的主导成分,该事物或现象则转属阳性,此即所谓“阴转化为阳”;反之则“阳转化为阴”。因此阴阳的互藏互寓是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转化的内在根据,而阴阳的消长运动及与此相伴的阴阳转化,是促使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中医公益讲堂官方微信ZYGYJT

您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轻点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

 

关注聪明选择,健康资讯每日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