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墓于1981年8月25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教仁陵园位置图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专制。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制,制约总统权力,力辞农林总长。8月,由他主持和推动,并经孙中山赞成,以同盟会为核心,融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的国民党宣告成立。孙中山任理事长,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 袁世凯内阁成员照,后排左一为宋教仁 1913年1月起,宋教仁在上海等地发表竞选演说,抨击北京临时政府,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3月20日晚,宋由国民党要人黄兴、吴颂华、廖仲恺等人陪同前往铁路沪宁车站(北火车站),准备赴京组阁。20时45分,宋一行步出休息室,走至检票处时,宋不幸中弹,被于右任等立即送往附近沪宁铁路医院。临终前,其嘱于右任三件事:(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的书籍都捐献给南京图书馆;(二)家有老母,请大家代为照料;(三)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又托黄兴代拟致袁世凯电文,告之不幸,望袁“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得确定不拔之宪法”。3月22日凌晨,终告不治,与世长辞。孙中山悼其“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1909年建成的铁路沪宁站外景 宋案发生,全国舆论鼎沸,反应强烈。1913年4月13日,国民党人在上海举行追悼大会,参加者2万多人。4月25日,谭人凤等人致电政府要为宋教仁铸像,开设公园。原选址徐家汇附近,因该处离宋遇难处过远,后择近北火车站的象仪巷乡间,辟地10余亩,建墓园。1914年6月落成,取名宋公园,遗体迁入墓地当天,送葬者达数万人。1946年5月改名教仁公园。解放战争时期,曾被国民党用作刑场,有四十三位革命者牺牲于此。1959年扩建并改名为闸北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宋教仁墓被全部破坏。1980年上海市政府重建宋墓。2002年12月,闸北区人民政府拨款修葺。 1913年4月13日宋教仁追悼大会 如今的宋墓朝南,墓园前方左侧为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中间是花岗石铺砌的墓道,墓前是宋教仁全身坐像,左手持书,右手托腮。像基是方形大理石基座,正面为章太炎书“渔父”,背面刻于右任所书铭文。石像后面,经墓道拾级而上是墓地,四周围以石栏,整个墓地用花岗石砌筑,中间为宋教仁墓。墓呈圆柱状,穹窿形顶,顶端雕刻着雄鹰斗蛇雕像,象征宋与封建势力顽强搏斗的精神。墓前立石碑,上书“宋教仁先生之墓”,集孙中山先生字而刻。墓周围广植多种花木,整个墓园显得庄重肃穆。 1980年重建的宋教仁墓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与黄兴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后留学日本。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任司法部检事长。1911年1月回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笔。7月,与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武昌起义爆发后,赴武昌,起草《鄂州临时约法草案》。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院院长,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农林总长,后辞职。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1913年1月起在上海等地发表演说,评论时政。3月20日在沪宁车站(北火车站)遇刺,于22日凌晨不治身亡。 语音主播:钱隆 视觉:陈琛 图文来源: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