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卡通画”竟有那么多深意!

 伦博朗耘 2017-04-04

艺术家松山智一作品

全球化的到来使艺术家们拥有越来越多元的文化背景,松山智一就是一位经历了不同文化熏陶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能够巧妙融合东西方两种文化。


1976年,松山智一出生于日本。在日本上智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纽约的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ititute)攻读艺术研究生学位。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呈现出了多地域、多文化的特性。在松山智一的作品中,日本明治、江户时代的思想和西方的大众艺术并存。


松山智一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多种文化艺术元素,创作出了识别度极高的艺术作品,这也是挪用艺术的一种体现。挪用艺术是将原有的物件、想法或符号置于某一个环境中,赋予其全新的含义和理念。


挪用艺术


挪用艺术的理念最早由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提出,并且毕加索尝试在绘画中利用报纸剪贴来寻找形状,同时将真实生活中的物品融合在画布上,展现了新的立体主义形式。在1912年的作品《Composition with Fruit, Guitar and Glass》中,毕加索便在画布上利用新的媒介去探索艺术。毕加索《Composition with Fruit, Guitar and Glass》,混合材料,64.8×49.5cm,1912年


松山智一选择的挪用创作方式融合了大量更复杂的元素。由于他曾经在日本和美国长大,独特的双重文化身份有助于他从多个角度发掘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作品灵感源自童年时喜爱的漫画著作和在纽约学习平面设计的经历。


他不仅利用不同地域的文化创作出颜色鲜明的作品,还通过混合挪用历史故事和轻松的流行文化,摆脱了原作的色彩,产生了独有的艺术风格。除了为作品注入了流行文化,他还加入了日本《游戏王》的漫画和Playmobil玩具元素。

日本漫画《游戏王》Playmobil玩具


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日本文化对于西方艺术的影响因为全球化的推进而愈发强烈,松山智一的作品体现了这一特点。他融合了两种看似相对立的文化,但他更多强调的是东方、西方文化挪用的影响。他是日本和美国文化两者的混合体,并不是单一方面的输入者或输出者。松山智一《Still Growing Up》,混合材料,2015年

松山智一《Useless Landscape》和《World's Always Even》,混合材料


这种具有相对差异的互相影响不光发生在当今时代,早在印象派时期便有这样的文化交流。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展出日本艺术后,东方与西方对艺术理念和形态的交流日渐频繁,最为明显的就是日本浮世绘木刻版画成为19世纪后期印象派兴起的催化剂,并带来了深远影响。松山智一《Surlyl Momenta》,混合材料,2013年松山智一《Go Where Clear》,混合材料,2015年


西方作品开始挪用日本木刻画当中呈现的线条、颜色及空间运用技巧。莫奈在1876年创作的画作《La Japonaise》,其内容及技巧与当时法国盛行的情色艺妓画风极为相似,这是西方文化挪用日本艺术的典型范例。莫奈《La Japonaise》,布面油画,231.8×142.3cm,1876年


松山笔下鲜艳的颜色和清晰的轮廓不难让人想到他深受狩野派的明显影响。狩野派于15至18世纪凭借严肃高雅的风格盛行一时,它最开始启蒙于中国画风,作为贵族堡垒的装饰则拥有更别具一格的色彩和线条分明的轮廓。由于这种风格受到幕府支持,所以亦是当时日本的官方艺术流派。狩野派作品


然而,松山在画面下更埋藏着对特定美国画风(比如抽象表现主义)的致敬,在很多随意的白点中和层次间,渗透着古往今来的欧洲时尚和室内设计的图案。松山智一借鉴的波洛克作品


松山智一尝试仿效波洛克的抽象构图,使画面呈现出层次感,并且参照在东方文化中作为幸运符的象征,运用复制的图案从而控制画面。松山的抽象作品也因而具有了明确的含意,脱离了抽象表现主义原本的追求。松山智一《Somewhere Here》,混合材料,2016年

松山智一《You Need To Come Closer》,混合材料,2014年


东西方文化中的守护者


松山智一对文化和历史中普遍存在的概念有着浓厚兴趣,为之创作了关于多种文化历史的主题。他为了体现日本武士文化和帝国主义历史,通过绘制一系列作品来专注探讨马匹和骑士,他们分别被视作是封建制度下的日本以及美国西部的守护神。松山智一《Hollow Moon Hypothesis》,混合材料,2014年


在日本的文化中,武士被视为万人敬畏的国家守护者,他们是拥有至上地位的战士,誓死效忠君主。日本的流行电影经常将武士的英勇行为浪漫化,例如黑泽明于1954年的经典之作《七武士》。在流行文化和艺术中,武士在马背上的形象就经常出现。《七武士》海报


不仅在日本文化中有这种类似的形象出现,在美国文化中,有关命运等文化总是以马背上的牛仔形象来表现。牛仔几乎具有神话般的力量,经常出现在当代文化之中,尤其在电影文化里。牛仔也常被描写成美国领土的守护者,而与之相对的是野蛮的美洲土著人。1939年的美国经典西部电影《关山飞渡》


除了马匹和骑士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松山智一的画面中,麒麟的形象也常能看到。它是一只在日本和中国神话中类似鹿或马的神秘猛兽,身形巨大,犹如巨龙包裹着躯体。这种神秘的虚构生物被认为会在重要首领出生或者死亡之时出现,寓意保护和幸运。


狛犬是崇高而神圣的动物,它们普遍被当作圣地的守护者,出双入对,一只张口另一只闭口。在东方文化中,这些生物代表阴与阳,或生与死。在西方文化中,它们等同于希腊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在基督教的符号中标志着“神是永恒”的观念。


松山智一在描绘麒麟时,常用出现在儿童设计里的鲜艳俏皮的颜色,解读马背守护者的力量,质疑神话守护者的权利。不论东方和西方,这些生物都具有守护和保护的能力,因此在神话中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松山智一《Cosmo-Politan》,混合材料,2016年


松山将牛仔、武士和神话中的生物加以明亮鲜艳的色彩和卡通化的风格,从而质疑守护者这个严肃的观念。他的作品还融合流行美学,阐释了神话的象征和当代文化之间的认知距离,模糊了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差别。松山智一《Kirin Yellow Fever》,混合材料,2011年


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


松山智一的雕塑《Wherever I am》再次结合二元对立事物,即现代与历史的时间交错、大众艺术与纯艺术的融合。松山智一《Wherever I Am》,2009年


他将Playmobil骑马玩具和弗雷德里克·雷明顿(Frederic Remington)的经典雕塑《The Broncho Buster》结合在一起,展现具有卡通化的Playmobil骑手坐上一匹正在反抗的野马,手上稳握玩具鞭子。弗雷德里克·雷明顿《The Broncho Buster》


松山智一从早期就开始喜欢在日本历史名画中寻找灵感,其作品多直接引用某些特定画作来暗示大众熟知的主题。例如,他将著名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的作品融入到当代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作品的图案中。歌川广重《渡轮》,1862年


带有鸟的风景画《City Lights》中运用了东方和西方艺术里常见的主题,并且常被视为全球视觉文化的一部分,成功地塑造出了一种不受限于任何特定出处的语言。松山智一《City Lights》,混合材料,244×91.5cm,2014年


在东西方的不同语境中,松山智一用作品展现出相对立事物的并存。无论处于文化差异还是时代差异,对于艺术家而言,都需要通过多种角度观察,才能拥有松山智一这样独到的艺术语言。


松山智一香港个展“Oh Magic Night”



香港当代艺术基金会

3月19至4月9日

浅水湾海湾道28号The Pulse B104号铺及305号铺




精彩回顾:

她被Lady Gaga山寨,拒绝天才导演,只和有病的人玩艺术!

插画大师算不上艺术家?这是偏见!

他是中国抽象绘画领军人物,他说自己沉浸在巨大的阴影里。





[文/张一凡][编辑/张婧雅、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