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书解读—从《辩证录》中学习如何运用阴阳五行(二)

 为什么73 2017-04-04

在继续解读昨天那段原文之前,得讲一些事,这样才方便理解,请耐心等待。



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讲的是一群盲人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就靠自己去摸、去验证。有人摸到尾巴,有人摸到腿,有人摸到肚子,有人摸到头。于是各自坚持己见,认为这就是大象。


再看此条文:


人有贪恋房帏,纵情色欲,遂至感冒外邪伤风咳嗽,睡卧不宁,人以为外感于风也,谁知内伤于肾乎。



如果根据病人的主诉来进行辩证,有人会认为是肾虚,有人会认为是伤风感冒、有人会认为是心脾两虚,有人会认为是肝血不足等等,这不是新版本盲人摸象么?


在这里并不是说大家辩证不对,按照大家的辩证也能够治好病,只是在这里套路的是读医书的问题,即从盲人摸象上能够学会什么?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有一种思想,能够把盲人所摸到的头,尾巴、肚子、腿给结合起来,尽可能的还原成一个完整的大象,这样看问题会更加清晰。


后来发现在古人思想中,真有这样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叫阴阳五行,也可以叫合纵连横,现代叫资源整合等等。



先继续说说阴阳怎么运用吧!


当你遇到一件事,要找人商量时。你站在道德层面说事,他站在利益层面说事。


此时你就要跟他讲:我们要如何守道德的去获得利益。


这种就是阴阳抱一。如果做不到,就会阴阳相争,离心离德,以后往来就少了。


而在中医领域中,


再看此条文:


人有贪恋房帏,纵情色欲,遂至感冒外邪伤风咳嗽,睡卧不宁,人以为外感于风也,谁知内伤于肾乎。


按照病人主诉来辩证,会有肾虚证,风邪犯表证、心脾两虚证等等各种可能,此时应该怎么去统筹?


按照书上的辩证结果就是肾虚+风邪犯表证。


这这个辩证结果暗含了另外一层含义,


即:


每一个人因为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同样一个症状会辩证出不同的证。


也就是十个中医看同一个病,会开出十个方子。


如:


贪恋房帏,纵情色欲:是肾虚?阳虚?阴虚?气虚?心虚?


睡卧不宁:是肝脾不和?是心脾两虚?是肝血虚弱?


因此,古人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阴如阳。



研读后会发现:


如果一个病人有七八个症状,每个症状都要辩出一个证来,然后进行统筹分析,最后进行治疗,这是非常耗费脑力。也是大多数人都不到的事。


如果这个病人是富贵人家,请三个中医来会诊,七八个症状就有21到24个证,谁能统筹分析给看看?我想也只有黄帝能做到吧!


为了简化这种问题,历代的医家都给出了自己的认知。


比如《辩证录》这本书,给出的方法是一个症状一个症状的辩证,研究。当你把一个症状研究透了,辩证透了以后,再将研究成果进行放大,最后变成自己的思想,以不变应万变。


又如《伤寒论》这本书,给出的方法是症状群研究,即当发热、自汗、恶风、脉缓同时出现的时候,可以辩证为太阳病桂枝汤证,通俗来说这是群攻武器。


而在临床上接触到病人,多数是在两者之间,有时候要群攻,有时候要单打独斗,有时候要借力打力,就跟管理公司一样,本质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素问》就是在训练人的思维方式,在医学上的运用。


于是对于此条文:


人有贪恋房帏,纵情色欲,遂至感冒外邪伤风咳嗽,睡卧不宁,人以为外感于风也,谁知内伤于肾乎。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素问》讲:熟于阴阳,无与众谋。


谋,就是谋略,谋略讲的是最复杂的事情,都是有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阴阳就是方法,中医里属于治法。


群攻武器的核心要点是:


所有的症状都必须是同一个证,但症状中有一个证不同时,那么这个症状要么没效,要么加重或维持原状。


这也是《伤寒论》中写为什么吃了药后出现负面情况的原因,毕竟某个症状不在一条战线上。


单打独斗的核心要点是:


允许你们所有的症状都有不同的证,我可以一个症状一个症状的解决(时方流行原因),也可以让给你们制造机会,让身体恢复自愈能力(比如上热下寒,只要让寒热相遇,相爱相杀,一见而愈),也可以让身体以暴制暴(以证治证,如寒证遇到热证,风证遇到湿证。以病治病,比如人有高血压,有糖尿病,你就让高血压跟糖尿病打一架,自相残杀,然后你自己去打扫战场就可以了。)


由此可知:群攻武器用的是阴阳思维,单打独斗用的是五行制衡思维,但是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