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会:家祭无忘告乃翁

 余杭躬耕人 2017-04-04

    史中兴

    早年读陆游 《示儿》 诗,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令人警悟,跟着悲从中来,“但悲不见九州同”。没让这份悲凉惆怅留步,立转激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连死后也不忘国家兴亡,这样的牵挂,哪里是万事空啊。读到这里,不由得对放翁倍增敬仰之情。

    陆游生当宋、金两国对峙的年代,国土分裂,战争频繁,朝政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一生以诗文为武器,呼吁国家统一,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发愤图强。死后还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这是何等崇高的爱国情怀。

    人一生奔波忙碌,最后埋尸荒丘,“卧龙跃马终黄土”,“晋代衣冠成古丘”。今天是一把火化成灰烬,不过生命之火是熄灭了,却并不是成了空无。有的人,人不在了思想在、精神在,可以影响后世几千年,怎么空得了呢?放翁的诗词、品格,不是传颂至今吗?这 自然是那些大思想家、大学问家,造福于民族的英雄豪杰之类人物。但即使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大坏蛋之类,也是空不了的:八百多年前的那个秦桧,不是至今还反剪着双手跪在岳飞墓前,被游人吐唾沫吗?

    这讲的是大人物;没有那么杰出、伟大,却拥有豪宅、名车、权位、巨量资财的呢? 似乎也不太可能万事皆空,有钱的会操心子孙会不会为争夺遗产闹上公堂,让老头子阴间丢脸;有权的担心后代能不能远离腐败,让死去的老子保住一世英名。如此等等,死后自然是一概不知,死前的操心却是少不了的。就像那个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

    我等凡夫俗子又如何呢? 也是各有各的纠结。没有豪宅,一套住房还是有的,丢下老伴怎么过活,住房跟孩子怎么分割? 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也是放不下心思的。穷人也希望子孙有脱贫致富的一天,真的什么牵挂也没有的,怕是不多吧。

    老死是谁也免不了的,怕的是人还没死,就觉得万事皆空,对生活丧失兴趣,对现实失去关注热情,不看新闻报道,国事、家事一概与我无关。这样生活,不等到死,就已经空了,真的没啥意思没啥活头了。

    春节期间,复旦一位老友上门,赠我一本该校老干部工作处编印的离休干部 《我的革命历程》 征文集,其中几位是我的师友,都进入耄耋之年。前副校长邹剑秋同志,前几年和几位复旦老友还经常聚一聚吃顿饭,AA制。他1945年作为地下党员考入复旦新闻系,随学校由渝迁沪,毕业后留校,直到离休,70年来,复旦从平房陋屋到雄伟大厦的发展变化,每个阶段,他都竭尽所能,为之添砖加瓦,作出 自己的一份贡献。他在职时平易近人,轻声慢语,态度谦和,和青年学生能够说到一起,丝毫看不出是一位经历过生死斗争考验的老革命。令我难过的是,他回忆文章的署名已加了黑框。他在文中回顾当年地下斗争经历后写道,我们这些小伙子,现在都老了,我们可以毫不后悔地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我们是一批把生命置之度外的革命青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骄傲,是复旦人的骄傲。今天的复旦人走在新的征途上,我牵挂的是,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新的辉煌,跻身世界一流名校之林。这就是他留下的类似“毋忘告乃翁”的心愿和期待。许多老同志都有同样的心声,这对后来者,也是一种激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