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长笛比赛最常用指定曲目《幻想曲OP.79》赏析

 xdcd 2017-04-04

弗雷(G. Fauré)长笛作品《幻想曲OP.79》,这首G.弗雷的长笛幻想曲于1898年为巴黎音乐学院的长笛学生毕业考试而作,后成为国际长笛比赛最常用的经典必奏曲目之一。演奏者除了追求个人卓越技巧的展现之外,不要忽略曲中丰富的音乐意涵,其演奏诠释才能真正深刻地打动人心。

《幻想曲OP.79》是弗雷唯一一首为长笛独奏而写作的乐曲,也是第一首以「慢-快」两部份乐曲形式写成的巴黎音乐院长笛毕业考指定曲。《幻想曲》曲式结构并非庞大复杂,其音乐却充满极精彩的对比与张力,对长笛演奏者的音色与技巧处理是一大挑战。


《幻想曲》不但为音乐院日后长笛毕业考指定曲目立下乐曲形式之标竿,同时也刺激了法国长笛学派的蓬勃发展。希望能带领读者借由本论文探讨《幻想曲》的研究过程,一窥弗雷那深邃美丽的音乐世界,并期望本文能为日后欲研究弗雷音乐者提供若干参考。

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弗雷(Gabriel Fauré, 1845-1924)生于19 世纪后浪漫主义时期,法国的作曲家、管风琴家、钢琴家以及音乐教育家。福莱前承圣桑,后继者则有拉威尔与德彪西;早期与圣桑一同为法国国民乐派奠基,后期在巴黎音乐学院任内力行改革,提拔后进,对于法国近代音乐发展起了轴承的作用。弗雷的音乐作品以声乐与室内乐闻名,在和声与旋律的语法上也影响了他的后辈。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曾任巴黎音乐院院长的弗雷对法国长笛学派的发展扮演着极关键的地位。因此,笔者希望借由探讨法国作曲家弗雷长笛作品《幻想曲》(Fantaisie, op. 79)的过程,能更深入了解弗雷对法国长笛学派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作品在法国长笛音乐上之地位,并能对法国的长笛音乐有更深刻的体认和诠释。

 

此首弗雷专为巴黎音乐院长笛毕业考试而作的《幻想曲》,其看似单纯的「慢-快」两部份(Two-Part Form)音乐形式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变化与多样的音乐要素,与强调华丽声响效果或缜密组织架构的长笛协奏曲或奏鸣曲相较之下,其音乐的丰富性也毫不逊色。本文将透过分析音高、节奏、音色与织体等不同音乐要素的过程,为《幻想曲》提出合理的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之方向。

▲长笛:Vicens Prats,巴黎管弦乐团首席,巴黎音乐学院教授


以自由乐想写成的《幻想曲》曲式自由多变,音乐充满精彩的对比与张力。弗雷于1898 年聆听塔法奈尔演奏此作品之后,曾说他当初完全没预料到自己竟然写出如此具有戏剧性音乐张力的作品62。《幻想曲》是专为巴黎音乐院长笛毕业考而写的作品,曲中对于技巧与音色控制上的要求,正是演奏诠释此作品重点之所在。
演奏此首作品首要注意的是“技巧”的掌控力与表现力,其中又以“手指”及“运舌”的灵活运用为主。乐曲第二部份中大量出现的自然及变化音阶与繁复多变的articulation,往往让人望之却步。其实这些技巧都可自塔法奈尔与学生所编写的长笛练习法教本-《17 首日课大练习》中的第四课寻求良好的练习方法。

塔法奈尔(Paul·Taffanel)在24 个大小调的音阶练习之中,安排了8 种不同的运舌法,让演奏者在熟练音阶指法的过程中,也能同时锻炼各种不同运舌能力的灵活运用。只要演奏者能保持规律而有效的练习,假以时日必能克服《幻想曲》中手指与各种运舌变化的挑战。

《幻想曲》中音乐术语的清楚标示,对演奏诠释此作品有极大的帮助。在段落的安排上,演奏时可根据音乐术语的提示作不同速度上与音色上的变化,让音乐以更流畅、自然的方式进行。

▲这个版本的长笛独奏是来自爱尔兰的演奏家Emma Zoe Elkinson,她曾和U2乐队一起工作。协奏是荷兰的巴赫管弦乐团,录制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


另外,在节奏的掌控上应避免失速或躁进,必须保持弹性而规律的两大拍律动;长笛与钢琴的演奏者必须精准掌控乐句相互衔接时的节奏与速度变化,制造相互竞逐与对话的趣味性,使《幻想曲》的音乐更加丰富而多彩。

 

透过本论文分析之后,深刻的体会到弗雷在《幻想曲》中将其巧妙的构思及精致、洗炼的写作手法融合并统整于作品各个段落内;同时,他并透过横向线条旋律的展衍及丰富多彩的音响色泽,来追求法国音乐中单纯而优雅的古典美感特质。曲中多变的转调与和声手法与形象鲜明的织体塑形,正是弗雷音乐最引人入胜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