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绝学:一味牡丹皮,其中奥秘这么多!

 安歌_ 2017-04-04


小编导读

牡丹雍容华贵,刘禹锡在《赏牡丹》中写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早在唐朝,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更有许多吟咏牡丹的绝世之作千古流传。牡丹不仅花色迷人,牡丹皮还是中药一味,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等的功效。关于牡丹皮的具体运用,历代名医的研究从未停歇,并发现其中暗含很多奥秘,今且一起来看看!


【本草原旨】

牡丹,味辛寒。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治痈疮。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神农本草经·中经》)

【各家集注】

牡丹皮气寒味苦,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药,是犀角地黄汤中一味也。《主治秘要》云:辛苦,阴中之阳,凉骨热。锉用。

(金·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之下·用药备旨》)

牡丹皮治血中伏火,能升发陷伏之邪外散,故主治寒热中风、瘛疭惊痫等证。癥瘕坚聚,瘀血留舍肠胃、五脏,阴虚吐血、衄血,并无汗骨蒸必用之。

(元·滑寿《麻疹全书·各种药物逐细详注》)

牡丹皮中品之下,臣。寒。气味苦、辛。无毒。阴中微阳。入手厥阴、足少阴经。

发明曰:牡丹皮苦寒,泻阴中之火,能养真血而去坏血;苦而无辛,能固真气而行结气。盖血之所患者火也,惟能泻阴火,故本草治吐衄血为必用之药,所谓养真血也;去瘀血留舍

于肠胃者,去坏血也,坏血去而真血自生矣。又云:中风瘛疭、痓、惊痫风噤、寒热邪气、头痛癥瘕、痈疮五劳、骨热腰痛,又女子经闭、血沥腰痛,皆荣中血少而热,气郁结,真气日耗也。今苦以泄火,辛以散邪,则结气行而真气亦固矣。要之,滋阴养血必用之药也。此能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除有汗之骨蒸也。易老治神志不足。神属心,志属肾,故天王补心丸用之补心,八味丸中用之补心肾也。采用根上皮。

(明·皇甫嵩《本草发明·卷之二·草部上》)

牡丹皮色赤,气味辛寒,血分之药也。不缘子生,故名曰牡。阴中之阳,升也。其味辛,故主发散中风寒热邪气,除癥坚瘀血,寒能凉血,故主瘛疭惊痫。凡骨蒸劳热、痈肿疮疡,丹皮为要药。若吐血衄血,大非所宜,以其上升故也。元如曰:若因风寒而衄血者宜之,如阴火上炎者大忌。

(清·张志聪《侣山堂类辩·卷下》)

丹皮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寒水太阳经行身之表而为外藩者也,太阳阴虚则皮毛不密而外藩不固,表邪外入而寒热矣;其主之者,气寒可以清热,味辛可以散寒解表也。肝者风木之脏也,肺经不能制肝,肝风夹浊火上逆,中风、瘛疭、惊痫之症生矣;丹皮辛寒,益肺平肝,肝不升而肺气降,诸症平矣。小肠者受盛之官,与心为表里,心主血,血热下注,留舍小肠,瘀积成瘕,形坚可征;丹皮寒可清热,辛可散结,所以入小肠而除瘕也。五脏藏阴者也,辛寒清血,血清阴足而藏安也。荣血逆于肉里,乃生痈疮;丹皮辛寒,可以散血热,所以和荣而疗痈疮也。

(清·叶天士《本草经解·卷二·草部下》)

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皆肝气所发之疾。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色赤走血,气香能消散也。安五脏,五脏皆血气所留止,血气和则无不利矣。疗痈疮,清血家之毒火。牡丹为花中之王,乃木气之最荣泽者,故能疏养肝气、和通经脉,与芍药功颇近。但芍药微主敛而牡丹微主散,则以芍药味胜,牡丹气胜,味属阴而气属阳也。

(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品》)

牡丹皮,入包络、肾经,治无汗骨蒸,与地骨皮入肾、三焦经,治有汗骨蒸稍异。神不足者心,志不足者肾,故肾气丸用之。又治肠胃积血及吐血、衄血,故犀角地黄汤用之。若血分伏火,即心与包络、肝、肾之相火也,世但治以知、柏,而不知牡丹皮之功更胜。但妇人血崩及经行过期不净,并忌与行血药同用。

(清·闵钺《本草详节·卷之一·草部》)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