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把一个有80年历史的菜市场变成一个可以问所有奇怪问题的小学 | 周育如 一席第450位讲者

 【点石成金】 2017-04-04

周育如,台湾水越设计创办人。


今天就是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故事。其实都市酵母在谈的是让人可以爱上居住地的一个方法跟行动。怎么样让你自己也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参与,要有那个感知。



都市酵母

周育如


各位一席的听众大家好,我来自台北。

 

上次来上海其实是2008年的时候,昨天来到上海我就有一个文化冲击。那个冲击是我从下飞机一直到饭店,甚至是今天早上我看到所有的路边的招牌都跟台北非常不同。

 

我们可以看一下台北的招牌。这是在台北火车站附近,大家可以看到,几乎看不到建筑物了。“大东海”它可能写了一百次以上,各个窗户几乎都被塞满了。



你可以看到还有变形的会弯曲的一个招牌,甚至有“即期商品”专卖店——我觉得这不是废话吗,难道会有过期商品专卖店吗?所以招牌在台北可以算是一个奇观。



所以其实走在台北的街头,你一个人去也不会觉得寂寞。因为好多人跟你说话,好多人说:来我这边、来我这边。招牌就像是一个传染病一样,隔壁做了我也要做,而且我要做得更大,比它更闪耀。几乎99.9%的招牌在台湾是非法的,因为没有一家去申请。

 

我记得我小时候看台北这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建筑物。可是我现在看到的都是很多色彩,很多字体,很多灯箱,而这些色彩不会超过十个颜色,这些字体可能也不会超过十种。

 

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台北发动了一个小招牌制造所的计划,四年时间,我们跟100家店和37位设计师一起合作,一共做了100面招牌。

 


那具体我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我们就公开发布消息,如果你是老板,你有意愿想要做个50公分之内的小招牌,那请来参与我们的一个聚会。设计师会从他对一个城市的想法开始去描述,接着就是选定合作的店家,然后开始讨论。

 

下面你们看到的这个招牌,其实它是一个补习班,叫卓越。之前的招牌有250公分高,后来他决定把这个招牌拆掉,变成一个50公分大小的小招牌。



 


这个是一个皮件店,这是它过去的招牌。



后来我们就跟老板说,可不可以拿一个你们店里的皮件做招牌,休息时间就可以把它卷起来。老板也觉得很开心,他说皮他可以掌握,而且很少看到皮做的招牌。



这个是汉堡店。汉堡店在做的时候,老板总觉得店面少了些什么,后来工业设计师帮他做了一个可以每天浇花的招牌


 

这一家水果店就在我们公司附近,我已经看它看了很久,我想说这家店真的没有名字吗。我就去问老板,他说我叫木村蔬果店。我说,哇,好炫的名字。其实是老板叫洪木村,我误会他了,我以为他赶潮流。

 


这是后来我们做出来的,就是帮他设计一个大吉大利的招牌,用不锈钢做的,很小。从此也发现他的篮子不再堆高,有了招牌之后,他不愿再把他的招牌挡住了。

 


其实在这块发展四年之后,我们希望陆续用招牌来改变整个台北,甚至是整个台湾的招牌的思维。招牌计划也延伸到台东,上次台东的台风几乎吹走了所有的招牌。其实我看到招牌吹走还蛮开心的,可是店家很快又如雨后春笋开始“长”招牌了。因此市政府都很紧张,说怎么办,我们怎么样可以维持市容景观,可以看到建筑物本身。所以又推广了一个叫小招牌大景观的计划。

 

我想透过这一个小小的案例来跟大家做一个预热。我来自水越设计,水越设计成立了23年,在23年期间我们一直在思考,设计怎样为大众带来最大的价值,怎样去建立最深远的影响力。所以早在15年前我们就开始思考,设计不应该只局限于商业的角度,而是应该打开,以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问题解决为出发点,所产生出来的可能是制度系统,或者是一个观念,甚至有可能是一个物件

 

这样的想法对我们影响很大。这是我们办公室内部。我们一直以不超过10个人为前提,但是我们可以聚集很多人一起加入都市酵母的行动。


 

都市酵母是在11年前提出来的。当我们完成了很多这样的想法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不应该只有少数人在参与。如何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都市里面活化的分子,我们提出了一个让人“可以爱上你所居住的地方”的酵母行动跟方法,我们把这个计划叫作都市酵母计划。

 

这几年来我们大概做了四五百件的案子,每一件都清楚地记录在我们的网站上面。有一些案子其实还蛮白痴的,我今天就不把它放出来了。


 

我从刚刚视频中所提到的“市场小学计划”来作为切入。其实在我小时候常常被妈妈爸爸拖去菜市场。我觉得那真是一个很让我紧张的世界,因为看到好多心脏、肠子吊在那里,他们谈的很多术语我都听不懂,直到长大我一直都没有机会去弄懂,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念书。

 


后来我又出了国去看,我看到印度的菜市场,真的让我很惊讶。因为我一直觉得印度是一个很乱的地方,结果没想到印度的菜市场超级整齐。他们的蔬菜水果都排得非常坚固,不太敢去动它。



我又跑到日本去看,看到菜市场连一根姜都会介绍得如同百科全书一样。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真的是太大了。那里面提到种姜的人,顿时之间我对他就很有情感。我也觉得这个姜还没有煮就看起来很好吃。


 

像荷兰是找了MVRDV建筑团队来帮他们建的一个很美的菜市场。他们觉得底下买菜,上面就可以吃,是一种享受美食的环境的思维。所以其实菜市场有很多的可能性。


 

让我再回到台湾。我再观察台湾的传统市场,虽然有,但是越来越没落。你会发现里面年轻人很少,小孩子更少。这样去思考,不禁地就担忧了起来,会不会10年之后、15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菜市场这件事情?我有没有可能把小时候不了解的那种缺憾给补足进来?

 

所以我们觉得要让菜市场成为一个小孩子可以接近的,可以在里面发问的,可以让老板用和善的眼光看着你,并且回答你所有的奇怪的问题的地方。

 

像这个阿嬷,她是卖抹布的。我很惊讶的是这个阿嬷卖的抹布有上百种,在介绍的时候她就像是抹布博物馆的馆主。她告诉我,这里有一个菜瓜布是不用蘸洗碗精就可以把碗盘洗干净的。我觉得很不可思议,马上买了一叠回去。



像这个卖鸡的老板,他说很讶异。有一次他问小朋友一只鸡几只脚,小朋友说一只鸡6只脚啊,因为小朋友在超市看到的包装就是一打,一打就是6只。现在小朋友吃东西其实不太知道物价,甚至有人说一碗牛肉面是1200块台币。

 


如何让生活跟教育更贴近,在这样一个场域其实就可以发生一些教育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像蔬菜店的老板,他就教小朋友怎样去照顾这些蔬菜。让他以卖者的角度、经营者的角度去看,我们甚至帮他做了学习单。

 


在这个已经有80年历史的老万华的地方,我们做了一个亲子市场的主题。我们会先跟附近的小学去谈合作,再跟市场的自治会去谈合作,再跟民众说我们一起来创造这样的一个环境。这个想法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在这个亲子市场中,我们也做了四间市场的改造。这是一家100年历史的菜铺,他们已经传了好几代,来到这个菜市场已经有60年。那时候我看这个菜铺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走过去,并没有打算停下来买菜。

 


因为改造,我们开始跟老板聊了起来。我说老板你愿意动手来打扫吗,老板说好啊,什么时候,我们就开始一起打扫。我们看到这边大概是有80年的灰尘在里面,我们把它变得干干净净的,把菜市场再恢复到原本的样子。

 


完成之后,老板的妈妈也是经营者,她很开心,在隔天马上去做了一个头发。



之前这其实是一个开放式平台,老板舍不得投资它的菜篮,因为怕被偷,所以东西用的都是最破旧的。

 

在改过之后,老板跟我说,其实我现在每天都要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整理。可是他觉得很值得。过了两个月我再去看那个菜铺,它居然多了一台超级豪华的空气净化器。


 

我觉得菜市场就是像一朵小花一样由一家带动其他的店。它对面的店铺也开始改灯光。然后老板把我拉进去看,说这个东西是不是很好,叫我给他一些建议。


菜市场充满人情味。我想是一种在大卖场我目前还没有看到的。菜市场的老板是有问必答,你去了一次他永远记得你。

 

这个阿嬷,我们在她的豆腐木作上面帮她做了一个3D列印的招牌。阿嬷看到的时候,先是大笑,再来就是说她想哭了。原来这是她去年去世的老公的名字。

 


菜市场有很多故事在里面。我想说最重要的,其实这样一件事情它不仅仅是探讨一个传统市场如何延续,也是一个地域性、一个区域性的文化积累怎么样延续下去。我觉得是要引起大家对这一个文化资产的认识跟了解以及参与。

 

这家店,我们在它的店里面加了英文,其实好像没有什么违和感。老板说这字怎么念,我们就先从老板开始教,然后冬粉叫是什么……这样老板也跟着一起学英文,小朋友来了也跟着了解这些菜的菜名是什么。我们也帮老板做了故事牌,就是把她的店的故事做出来。



 

上个礼拜我再去逛这个菜市场的时候,老板居然带我进了她家。她给我看清朝时候她们家族的照片,包含所有的菜市场还没成立的时候,再到发展出来那一块,还有老板喜欢的字画跟她的书法。菜市场就是那么可爱,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多逛菜市场。

 

接下来我要介绍一个我们最近在发展的案子。我不晓得在上海是不是一样的,可是在台北,你会看到公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警告,红色的、黄色的,到处都充满这样一个色彩。它会告诉你,地面如果没有夯实的话,你跌倒下去脖子会断掉、头会怎么样,然后你会半身生不遂等等。看得我好紧张。

 


去年我们跟西班牙团队合作做了两个实验公园。实验公园结束的时候,我们就问他们想在上面放什么字,西班牙团队告诉我们说:好好玩的同时,对自己负责。他本来是不想放的,我们一直逼问,说一定要放。他就说好吧,那就放这个好了。

 


台湾的公园几乎越来越一样。前阵子,我们小时候的公园被拆掉了,并且说那个磨石子的溜滑梯是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因为前面的护堤不够大。我就去阅读那些规范,它告诉我,滑下去前面要留几公分,我的旁边的距离要留38.6公分。我想说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所以现在几乎都变成一样的,都是这样的罐头游具。就是全部长一样,像从罐头里拿出来的一样。


 

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所有的东西都被限制死了。包括材质、色彩、游戏的方式,包括所有接受的讯息其实都是刻板的。尽管在大安森林公园放大了12倍,还是一样的,就是把12倍的罐头游具拼在一起,就变成我们最大的一个森林公园。


 

我觉得这样是很可惜的。资源放对了地方其实就是一个善用的空间,可是资源放错地方不仅空间浪费了,人也跟着没有学习到、没有被启发到。

 

在这个计划里面,我们做了刚刚提到的市民秋千实验基地。我们特别加了“实验”这两个字,因为怕民众对安全这件事情会有很大的担忧。我们首先找了很多很多的废弃素材,比如路灯,想可不可以用路灯来组合一些东西。


 

桥下的空间其实是没有人去使用的,所以如何吸引民众来使用这个桥下的空间?我们就开始跟附近的居民沟通,后来做了一个非常非常大型的不用任何一根钉子钉在地面的秋千。台风来也吹不倒它的,大家可以尽情玩秋千。


 

台北市有30万个小朋友,可是只有不到30座秋千。为什么,因为他们怕危险,怕发生问题。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没有放任何一个标志,来这里的人其实是要自己保护自己的安全才能全身而退。所以我们想提出一个想法,比如说游具不需要规范那么死板,应该有更多可能性去开发。而且可能我去建立一个公园,是可以从大家一起来创造这个公园开始,去凝聚大家想要做什么样的一个地方。

 

另一个地方就是儿童志气公园。我取名志气的话,就是希望儿童自己有志气一点,跌倒也不要哭,或者是跌倒哭也不要找妈妈。那我们就在邻里做了一个开放性的空间,里面放了很多材料,让小朋友可以去玩。如果玩坏了,他要自己负责,我们就不再把它组装起来,他会自己去维护跟管理。小朋友真的玩得很开心,都玩疯了。

 


在结束这个项目之后,其实已经影响到一些市民对于公园的看法。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今年利用台北市公园的几块空地,跟民众一起去合作。我们在做的事情几乎都是从一个小的基地开始,希望可以扩大,影响更多的地方。

 

接着我再分享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基本上是对清洁队员的一个思考。大概是从我去法国念书的时候,那是1994年,《变形金刚》电影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看到香榭丽舍大道已经有变形金刚的清洁队员了。这让我很惊讶。



 

因为他有专门扫狗的便便的工具,可以用吹风把落叶吹走,他有各式各样的扫具。比如说走的、骑的、坐的,两人的、三人的、四人的都有。对于法国来说,清洁队员就像是他们的名片一样,观光客会去问路,他们也用非常有趣的方式来回应这整个社会。

 

在台湾,其实有很多工业设计师,有很多很棒的服装设计师、布料设计师,可是从我小时候到现在,这一块并没有用在清洁队员身上。我觉得很纳闷,像台湾有五千到六千个清洁队员,可是他们用的配备却是一直没有跟进,没有改变。到底为什么?

 

后来我们争取了大概10年的时间,争取到这样的一个案子,帮台北市政府做一个清洁队的装备提升。我们不断从各个层面去刺激,去游说,这一块要改,那一块要改。然后慢慢地,这一块就形成了。

 


我们跟很多民众和清洁队员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很多。比如说扫把,他可能每两天自己再去捆一把竹扫把,那是不是有可能可以用工业型的扫把设出成型,所挣下来的钱,比方说一年花了500万的经费,挣下来的200万就可以去买好的布料,去换他们的服装。

 

这件事也是一样,就是从民众调查,从色彩策略开始,怎么样去凝聚大家的共识。所以可以看到票选的结果,大家选择了青山绿水加上大地色的一个色彩。我们希望是对地球微笑的一个颜色,代表清洁队员的一个愿景,就是看得更远的一个使命。


同时我们也把整个配套设备设计出来。在这边我们的垃圾桶已经上市了,现在你去台北市都可以看到新形态的垃圾桶。它最重要的是解决一个问题。我今天早上还特别关心上海的垃圾桶,我探头进去看,然后看到里面有桶中桶,就是垃圾桶里面还有一个垃圾桶。这样清洁队员就必须要弯腰把那个垃圾袋提出来。你想想看那个垃圾多重,你要提出来,还要拉得比你高它才可能脱离那个桶中桶,所以这都是很伤腰的。

 



我们在这块设计的其实就是把门侧开。打开之后,其实垃圾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取出了,是非常省力的。我们大概观察了10位清洁队员的使用方式就放心了,这块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帮他们省力很多。本来台北市只换了50个垃圾桶,后来决定全部都换掉,全换新的。


 

这是我们帮清洁队员所设计的服装的打样,里面用的其实是那种吸湿排汗容易清洁的布料。最后我们还是把裤子调为咖啡色,因为大家反映裤子是比较容易会脏的地方。

 


那我们也做过民众调查,愿不愿意每一个人拿出100块让清洁队员整个装备提升起来,得到的结论都是非常肯定的。

 

今天就是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故事。其实都市酵母在谈的是让人可以爱上居住地的一个方法跟行动。怎么样让你自己也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参与,要有那个感知。

 

有了参与,你会对所有的东西会打开眼睛,甚至在旅行的时候都会跟这块呼应,所以有发酵跟没发酵其实前后差距是非常大的。我们常常会做一些非常让人傻眼的事情,但是我们觉得这是再次去重新看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各式各样的可能。

 

谢谢大家。



旧衣回收 路上观察学 | 建一座细胞工厂 | 青山周平 张永和 | 疯狂地爱上化学 | 茶马古镇的衰落与重建 | 五条人 | 摩拜单车 | 人间世 | 看不见的垃圾处理厂 | 陈晓楠 | 路边野餐 | 江油肥肠 | 讲完我去画西二旗 | 骆以军讲故事 | 绿手指农场 | 四十岁还在成长的烦恼 | 平如美棠 | 敦煌樊锦诗 | 真正的战霾英雄是北风 |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中国公司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