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珊瑚白化
2017-04-04 | 阅:  转:  |  分享 
  
珊瑚白化

珊瑚是指珊瑚虫群体或骨骼化石。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形成骨骼与灰质外壳。当珊瑚虫死亡之后,其骨骼遗骸积聚起来,新生的后代又在这些遗骸上繁殖生长,久而久之,形成了海底千变万化的珊瑚形态。新一代的珊瑚虫总是在先辈的坟墓上建造自己的巢穴,并像金字塔一样一代代向上增高,如此长期积累就形成珊瑚礁。珊瑚生命的世代延续和积累成就了珊瑚礁海岸,其形态在所有热带海岸中别具一格。珊瑚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而且,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声称,全球最美丽的珊瑚礁将于一百年内在酸性海洋中消失。珊瑚对生长环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适合珊瑚生长的水温一般在18~30之间,最适水温为26~28。石珊瑚在16~17时就停止摄食,13时则将全部死亡。在34条件下,一般持续24小时后珊瑚即出现白化。珊瑚白化就是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人们平常看到的珊瑚五颜六色,颜色也极其绚丽多彩。珊瑚本身是白色的,它的美丽颜色来自于体内的共生海藻虫黄藻,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种类,以不可思议的数量生活在珊瑚虫消化道的衬层细胞内。在正常水温条件下总是与珊瑚虫共生,给珊瑚礁染上蓝色、红色或黄色的光。珊瑚依赖体内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虫黄藻还是珊瑚的重要食物来源与废物清理者当活珊瑚群体受到环境压力时,共生的虫黄藻会逃逸、消失或失去色素,令珊瑚群体呈现其本色,变成苍白或纯白色,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这就是珊瑚的“白化”。当这一现象流行并广泛分布时,称白化现象。珊瑚白化后,并不是立即死亡,如果回到正常的环境中,珊瑚通常可以复原;虽然白化珊瑚组织中的共生藻密度会减少至几近于零,但是只要有少数的共生藻存在,珊瑚即可在环境压力解除后,经由共生藻的分裂,或经由食入、吞噬作用等获得外界环境中的游离共生藻,而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含量。白化珊瑚的局部复原,可能在数天或一个月内发生,完全复原则可能需要一二个月的时间。不同种珊瑚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反应不一,白化的速率也不一致,白化后的复原能力,也随种类而有相当大的差异。珊瑚白化后的死亡率,往往随温度、光度、暴露于高温的时间和珊瑚的种类而异。不同种甚至同种的珊瑚间,白化后的死亡率差异甚大。由于海洋温度不断升高,致使珊瑚所依赖的藻减少,珊瑚也因此更易受到白化的影响。三十年前,大规模的珊瑚白化现象比较罕见,但近年来却越来越多的出现。

影响珊瑚白化的重要因子主要有海水温度的异常,太阳辐射与紫外辐射,海水盐度的偏离,珊瑚疾病,海洋污染,长棘海星的爆发,人类的过度捕鱼和全球浓度升高等。其中,海洋表面水体温度的异常升高为珊瑚白化的主要因素。



美联社报道,受全球变暖、污染和海岸开发的影响,地球上的珊瑚礁正在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各国纷纷采用的拖网捕鱼技术以及日益繁荣的国际珊瑚贸易,也让珊瑚礁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至少19%的珊瑚礁已经“成为历史”。

有研究人员悲观地估计,在未来100年间,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将会“消失殆尽”。

所以,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阻止珊瑚白化这一情况继续恶劣下去,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献花(0)
+1
(本文系阳光下四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