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踪的周朝典籍

 刀子很快 2017-04-04

失踪的周朝典籍

   统计,自1951年湖南长沙五里牌发现楚简以來,共出土先秦简牍帛书30多批次。除青川秦牍(秦武王二年即前309年)、天水放马滩秦简(战国晚期)及云梦睡虎地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外,其余均为楚简牍帛书,尤以楚简为多,如湖北荆门包山简和郭店简、江陵(今荆州区)望山简和九店简、随州曾侯乙简和河南信阳长台观简、新蔡葛陵简以及上博简、清华简,字数达10万以上,是中国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古代简牍资料。这些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简称楚简),反映战国时期楚国私人藏书的繁荣,其背后更有不为人知的历史背景。
 
据说中国很早就有了图书典籍。这从《吕氏春秋·先识》记有: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公骄无德义,以其图法归周。可知夏代已有图书典籍,而这些图书最终被收入到周王室图书档案馆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周王室的图书典籍在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后神秘地失踪了。
 
史载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周景王去世,因嫡长子寿早死,改立猛为太子,但景王又宠爱王子朝,临死前要大夫孟宾扶立王子朝,不料孟宾被大夫刘狄、单旗所杀,并立王子猛,是为悼王。王子朝随即发动族人争夺王位。悼王出奔,晋国(晋顷公)遣大夫籍谈、荀跞护迎其避于王城(今河南洛阳东北)。不久,派兵护送回都城。同年10月,悼王病死。晋国立悼王同母弟王子匄(同丐),是为敬王。周敬王元年(前519年),王子朝逃到尹(今河南新安西南),尹氏助王子朝攻王城,敬王逃到狄泉(今河南洛阳),尹氏立王子朝。周敬王三年(前517年)晋与诸侯在黄父(今河南沁水西北)结盟,谋平周乱。次年十一月,晋军攻占供(今河南巩县),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见《左传.鲁昭公二十六年》),周敬王回到成周恢复王位。史称王子朝之乱
 
王子朝之所以选择楚国,盖因楚时为南方强国,正与晋争霸主地位。王子朝奔楚后,恰逢楚平王死,楚国内混乱,王子朝一行滞留在南阳西鄂一带(今河南南阳卧龙区)。王子朝滞留楚边境地,一来可得楚相助,二来距洛阳较近,一有机会,可实现重入主洛阳的梦想。但周敬王却没有给这位异母兄弟机会,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一战,楚都郢被吴军攻破。敬王抓住有利时机,派人前往南阳杀死了王子朝。故《左传.定公五年》载有:五年春,王人杀子朝于楚。鲁定公五年即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不过,未言及事由(该年周与楚无战事,推测为暗杀),更未提及周室典籍。据推测此事可能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拒绝交出典籍。今南阳有王子朝墓,这从魏《皇览》载:(王)子朝冢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可知。公元前504年,王子朝之余党儋翩率众起事,周敬王逃出成周,居于姑莸(周邑)。次年,晋国军队攻取王城,迎敬王入居。然后,又攻取叛军控制的谷城(今孟津县横水东)等地。至此,王子朝之乱才彻底平定。

 值得注意的是,王子朝奔楚导致代表中原文明的周王室典籍(包含夏、商代)外迁,而随着王子朝被杀,这批周王室典籍也不知下落。这从《庄子.天道》透露出,云: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若是《庄子》所言不虚,似乎周敬王因未能追回周室典籍,故而重新向天下征集图书,以重建周王室图书馆。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子朝被杀之后,跟随他亡楚的召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等人及其族人把周室典籍秘藏了起来,但不排除王子朝奔楚时会送少量典籍作为见面礼给楚国。今湖北和河南出土的竹简或许与此有关。不可否认,楚文化发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姬朝(王子朝)携带经典南迁。当然也不排除周王室典籍部分外流的可能,事实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恐怕更是直接受益于周室典籍的外传。据说孔子五十岁才读到《易经》,以及孔子删编《诗经》的记载,均表明周室典籍的一部分流传到了鲁国。 
 
至于曾任周室典藏史老聃(不是著《道德经》的李耳)因王子朝事件牵连而去职归乡,鲁国史官孔子前去陈国拜访,修春秋时将中国古文献3240篇删毁为120篇(见《汉·纬书》)。据说孔子与老聃相见至少有三次。孔子三十多岁,适周问礼于老聃(见《史记·孔子世家》);四十多岁时,曾经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在鲁国)(见《礼记·曾子问》);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今河南南阳附近,(《魏策》云楚破南阳九夷,内沛许鄢陵危。一说江苏沛县)见老聃(见《庄子·天运》)。据说王子朝被刺后,老聃又回到东周洛阳,但因周王室衰微,且所管之典籍散失,老子已无事可做,故《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今湖北沙洋郭店一号墓出土了老聃(即老子)原著《太一生水》。
附:著名的楚简牍帛书
 1.
楚帛书
 
全称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又名《楚缯书》,简称《楚帛书》。1942年出土,现藏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楚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心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一段13行,一段8行,可分为甲、乙编。估计整篇文字960字左右,实存952字。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绝对下限年代在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前。楚帛书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古代帛书,对研究战国楚文字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2.
包山楚简
   1987
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市包山二号楚墓。年代为战国中期,绝对下限年代在楚怀王十三年(前316年)前。出土竹简448枚,有字者278枚,竹牍1枚。其中竹简12472字,竹牍181字,包括司法文书简(《集箸》、《集箸言》、《受期》、《疋狱》四种)、卜筮祭祷简和遣策三种。
 3.
郭店楚简
   1993
年出土于湖北沙洋县郭店一号楚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绝对下限年代在楚怀王二十六年(前303年)前。出土竹简804枚,其中有字简726枚,计13000多字,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两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儒家典籍十四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语丛四》。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4.
上博楚筒
  
全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994年上海博物馆先后两次从香港购回,共1700余枚,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绝对下限年代在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前,内容涉及儒家、道家、兵家以及杂家等,共80种古籍。包括《孔子诗论》、《缁衣》和《性情论》、《民之父母》、《子羔》、《从政》、《昔者君老》和《容成氏》、《周易》、《中弓》、《恒先》和《彭祖》、《采风曲目》、《逸诗》、《昭王毁室·昭王与龚之脽》、《柬大王泊旱》、《内豊》、《相邦之道》和《曹沫之陈》、《竞内建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季庚子问于孔子》、《姑成家父》、《君子为礼》、《弟子问》、《三德》和《鬼神之明·融师有成氏》、《竞公疟》、《孔子见季桓子》、《庄王既成·申公臣灵王》、《平王问郑寿》、《平王与王子木》、《慎子曰恭俭》、《用曰》和《天子建州》甲乙、《武王践阼》、《郑子家丧》、《君人者何必安哉》、《凡物流形》和《吴命》、《子道饿》、《颜渊问于孔子》、《成王既邦》、《命》、《王居》、《志书乃言》、《有皇将起》、《李颂》、《兰赋》和《鶹鹂》。据传来自湖北。
 5.
清华楚简
  
全称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2008年由清华大学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后捐赠清华大学。年代是战国中晚期之际,共2388枚(包括残片),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战国典籍,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九篇文献,同时还有编年体的史书《系年》,记述周初直到战国早期的史事。《系年》约作于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70年的楚肃王时代,其中有许多事件不见于传世文献。与这批竹简同时入藏的,还有传为同出的漆绘木笥(装竹简的箱子)残部,纹饰带有楚国艺术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