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大众审美如何从“写字”到“书法”

 爱佳菲猫 2017-04-04

一、普及与提高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很大的功劳在于其实用功能——写字表意。随着电脑特别是手机的普及,写字逐渐被键盘取代,客观上写字的实用功能在弱化,书法的实际意义更趋向于其审美价值,大众的审美从实用为主的“写字”上升到以观赏为主的“书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大众审美”与“专家审美”由“相互排斥”到“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书法的普及与提高。普及与提高是中国书法向前发展的前提。古代的普及在于笔墨进私塾,当代需要笔墨进课堂,让每一个中国人从儿童开始不仅知“电脑”,也知道有“笔墨”。(原创作品,感谢关注“旧地远方”的头条号)

中国书法:大众审美如何从“写字”到“书法”

二、理论与实践

中国书法最早的理论文字出现于汉代,崔瑷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汉代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卫夫人的《笔阵图》,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及至唐代孙过庭达到理论的高峰。在强大的传统面前,当代书者也只能创作必称“二王”,理论言必提《书谱》。当代书法理论除了留下“流行书风”、“民间书风”、“新古典”几个圈子里的模糊概念,毫无建树可言。不仅谈不上引导书法创作,甚至也很难对当代创作做一个科学总结。

中国书法:大众审美如何从“写字”到“书法”

书法是实践的艺术。当代书法实践更注重展厅,而弱于课堂启蒙;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探索,探索必然存在风险,而面对缺乏书法启蒙教育基础与提高的庞大书法受众,当代书法探索只能搞成“小圈子”,甚至误入歧途而难以知返。

中国书法:大众审美如何从“写字”到“书法”

书法的继承与创新始终是影响书法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更多谈的是书家的继承与创新,而忽略了受众主体。书法的继承其实是大众的继承,书法的创新则是小众的创新。没有大众的继承,小众的创新是没有根基的,引领书法创新的是书法精英,而推动书法发展的力量是书法大众。

中国书法:大众审美如何从“写字”到“书法”

(原创作品,感谢关注“旧地远方”的头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