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正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作为逐鹿天下的失败者,除了性命难保,死后的境遇自然于是异常凄凉,这在他们的墓葬方面表现的尤其明显。比如下列八位著名的“loser”,他们死后墓地的境况便是很好的例子。 1.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苦战四年,史称楚汉战争。期间项羽数次大破刘邦,但西楚始终无法维持固定的后方补给,又加之项羽猜忌诸将,导致人心涣散,最终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项羽死后,尸身被争功的汉将扯碎,唯有头颅完好,刘邦以金缕玉衣及王礼厚葬于山东。项羽墓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旧县三村,原存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文革中,墓地石碑被毁,坟被铲平,仅剩下旧址和残碑。 2.袁绍 袁绍出身豪族名门,东汉末年割据河北四州,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军阀,也是曹操逐鹿中原最强大的对手。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展开终极较量,结果袁绍大败,从此一蹶不振。2年后,袁绍愧恨而死。5年后,袁氏家族彻底被消灭。 袁绍死后葬于今河北省沧县高川乡前高龙村,为典型的汉墓,原有古墓大小两座,现存者为大墓。墓地封土为椭圆形,高8米,东西径52米,南北径36米,占地1510平方米。2009年后,墓地数次被盗,封土层遭严重破坏。 3.窦建德 窦建德与李密、杜伏威并称为隋末三大农民起义军首领,占据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建国称王,国号大夏。唐军进攻王世充势力之时,窦建德率军援助王世充,结果在虎牢关一战惨败于唐军并被俘。621年窦建德被押往长安斩首,从起事到遇难仅6年时间。 窦建德死后,葬于今河南省太康县后刘村西北。新中国成立前,墓地还立有石牌坊,后来被毁,仅存墓冢旧址。如今墓冢高2.6米左右,直径10米,周围生长有杨树和野生小灌木,倍显荒凉。 4.李密 李密出身关陇贵族,后加入瓦岗军并屡败隋军,威震天下。但因杀害前首领翟让大失众心,最终导致内部大分裂。李密因与宇文化及苦战而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遂率残部投降唐朝。不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李密死后,据传葬于今河南省孟津县朱仓村东,俗称“李密冢”。墓冢曾被严重盗掘,现存旧址略呈方形,规制高大,封土高达15米。不过,据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年来的发掘考察,该墓冢其实是东汉早期诸侯王的墓地。 5.黄巢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粗通笔墨,因成年后屡试不第,遂愤而加入王仙芝的农民军。王仙芝战死后,黄巢率军转战南北,并于880年攻破长安自称皇帝,建号大齐。4年后,黄巢被唐将李克用击败,在退往山东途中,被部下杀死于泰山虎狼谷。 黄巢死后,有疑墓五处,分别位于成都武侯祠旁边、泰山东北麓八亩地村、济南九顶山南、宁波窦雪寺和湖北英山大旗岭。其中九顶山黄巢墓高6.8米,南北长30米 ,东西宽16米,被专家公认为黄巢死后真实的葬所。 6.陈友谅 陈友谅起初在家乡担任县吏,因郁郁不得志,遂加入元末红巾义军徐寿辉集团,并很快跻身高层。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并自立为帝,建国号为汉。陈友谅称帝后,志在消灭朱元璋集团,并与之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战争,均以失败告终。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43岁。 陈友谅死后,部下将其归葬武昌蛇山,是武汉唯一一座帝王陵墓。陈汉政权覆亡后,墓园逐渐荒芜,直到民初才重新整修。文革期间墓园一度被毁,1981年又重新修复。 7.张士诚 张士诚生于苏北穷苦的“亭民”之家,以贩卖私盐为生,元末举兵起义,割据苏南、浙北一带,并于1354年建国号为周,自称诚王。张士诚占据富庶之地,在元末义军领袖中,有“友谅最桀,士诚最富”之说。张士诚长期与朱元璋为敌,1367年兵败被俘,在南京自缢而死。 张士诚死后葬于吴县,即今苏州市吴中区斜塘镇盛墩村。墓园面积三亩有余,墓冢封土高出农田1米。墓前原有民国时期吴中保墓会所立“张吴王墓”碑,墓西原有张王庙,现均已不存。 8.李自成 李自成曾为驿卒,因驿站裁撤生活无计,遂加入高迎祥的农民军。高迎祥战死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号大顺,同年攻占北京。不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李自成,迫使后者逃出北京。翌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当地民团武装所杀。 李自成死后,葬于九宫山下牛迹岭,建国后屡有修缮。今日的李自成墓由门楼、墓冢、祭台、陈列馆组成,占地300平方米,墓高9.5米,其中墓碑高4.8米,其题名系出郭沫若手笔。 更多精彩文史知识,请关注公众号:文史砖家。 |
|
来自: 寒器 > 《年代、人物、事件、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