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彩写生训练重视这两点!

 不逐红塵 2017-04-05

这是一画友给我发的作品,这个作品的色彩问题正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问题。

画面色彩干涩,画面呈现灰,脏的感觉。在色彩训练时候尽量不要被动的受对象色彩的影响,这和我们初学者的观察方式相关,很多人容易盯着局部看固有色,想去抄袭客观对象绝对准确的颜色,这样必然导致忽视整体导致色彩混乱。很多初学者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纯度稍微高点就不协调,于是有意的将饱和度降低一些,这样就能避免一定程度的不协调问题。可是这样写生和我们训练的目的是相违背的,我们训练的目的不是要去画一张漂亮的作品,我们的训练需要带着目标解决问题,如果为了让画面效果好点,总是习惯的用色去主观的处理,必然困在原地无法提升。



还有很多人喜欢把颜色将纯度主观加强,比如下面这样的作品,也是我们要避免的,概念的用色,用自己的感觉和习惯用颜色,只追求漂亮的效果。绘画训练是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的,而不能只练手上功夫,绘画之所以不是单纯工匠行为,在于它蕴含的文化背景与深度,必须要知道各个绘画流派的主张与前辈大师的创作足迹。这是当代绘画学习的基本前提。拓展阅读:《色彩艺术》读书笔记-西方大师色彩




色彩这些问题,在共同进步小组的同学们也出现这样的问题,下面第一幅正是将色彩纯度有意降低,用来维持画面的协调效果,下面第二幅有意将墙面颜色改成紫色适当画面有色彩感,这就是主观的在使用颜色,和上面所说的问题一模一样。

伊顿《色彩艺术》提到:画者对待色彩要避免两种态度:

一:模仿,没有自己的着色法;(比如我们开头的网友作品,可能有意的模仿了别人的风格,或者无意的受了影响)

二:纯主观,只按自己的意思绘画。


训练有素的色彩思路和有关色彩潜力知识都是必要的,这两者能使得我们摆脱片面性,免犯单根据趣味来用色的错误。初学绘画只凭感觉很糟糕,纯主观色彩趣味不足以解决全部色彩问题,客观规律知识对于正确评价和使用色彩是必要的。色彩的知识和理论就是最好的东西,我们只有通过对客观原理是熟悉和了解,才能从主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色彩理论书单:点这里查看【共同进步小组】


伊顿所谈和我所强调的训练是一致的,打破自己目前有限的知识和感觉,向艺术大师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从中去发现规律为己所用,不要闭门造车。




色彩训练的两个重点:

色彩训练就是对色彩明度、冷暖(色相)、纯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练习,大家比较重视明度和冷暖的控制,往往忽略了色彩纯度,色彩纯度的控制难度最高也最为关键重要。


我建议初学者在色彩的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色彩纯度控制,而且要有意的将对象的颜色纯度加高(打开色域,触碰你习惯用色的边界),但同时又要保持画面色彩符合客观对象的秩序这是最难的地方!



色彩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在物体的暗部也蕴含着丰富的色彩。专注色彩训练时,要忽视暗部这个概念,它只是一块颜色。我们能够很明确的看出物体亮部的颜色,但暗部的色彩往往难以辨识了,这也是色彩训练的又一个难点。


提示:色彩越是微妙、难以明确的地方,就越不能聚焦盯着那块局部看,你会看出很多颜色的可能性来。要整体的看,然后再用余光去判断这块颜色,同时也根据画面的整体进行辅助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