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食宜药的甜瓜

 昵称41544192 2017-04-05

甜瓜,又名“香瓜”,又名“白啄瓜”。是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热带,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品种很多,华北、西北产的香甜味浓,潮湿地区产的水分多味较淡。为夏季的优良果品之一。著名的新疆哈密瓜,即为甜瓜的变种的一个品种。

果实作水果或蔬菜;瓜蒂和种子、根、茎药用。

鲜果食用为主,也可制作瓜干、瓜脯、瓜汁、瓜酱及腌渍品等。

宜食宜药的中药——甜瓜

宜食宜药的中药——甜瓜

宜食宜药的中药——甜瓜

苦丁香

【别名】甜瓜蒂、瓜丁、甜瓜把。

【药用部位】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蒂。6~7月间,采摘尚未老熟的果实,切取果蒂,阴干。干燥的果蒂,其果柄略弯曲,上有纵棱,微皱缩;连接果实的一端渐膨大,即花萼的残基。表面黄褐色,有时带有卷曲的果皮。质柔韧,不易折断。以干燥、色黄、稍带果柄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吐风痰宿食,泻水湿停饮。治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胸中痞梗,风痰癫痫,湿热黄疸,四肢浮肿,鼻塞,喉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搐鼻。

【选方】

1.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粳,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伤寒论》瓜蒂散)

2.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甜瓜蒂(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合同调匀,灌之。服之良久,涎自出,或涎未出,含砂糖一块,下咽,涎即出。(《本草衍义》)

3.治诸风膈痰,诸痫涎涌:瓜蒂炒黄为末,量人以酸薤水一盏调下,取吐。(《活法机要》)

4.治风痢、缠喉风、咳嗽、遍身风疹、急中涎潮:瓜蒂不限多少,细碾为末,壮年一字,十五(岁)以下及老怯半字,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顷,含砂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困甚,咽麝香汤一盏即止矣。麝细研温水调下。(《经验后方》)

5.治发狂欲走:瓜蒂末,井水服一钱,取吐。(《圣惠方》)

6.治牙齿痛:瓜蒂七枚,炒黄碾散,以麝香相和,新绵裹,病牙处咬之。(《圣济总录》瓜蒂散)

7.治黄疸目黄不除:瓜丁细末如一大豆许,内鼻中,令病人深吸取入,鼻中黄水出。(《千金翼方》瓜丁散)

8.治芭黄黄疸及暴急黄:瓜蒂、丁香各七枚,小豆七粒。为末,吹黑豆许刁:鼻中,少时黄水出。(《食疗本草》)

 
甜瓜花

【药用部位】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花。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心痛,咳逆上气,疮毒。主心经郁热;胸痛;咳嗽;皮肤疮痈;肿毒;痒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甜瓜子

【别名】甘瓜子(《别录》),甜瓜仁、甜瓜瓣(《本经逢原》)。

【药用部位】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种子。

【功能主治】散结,消瘀,清肺,润肠。治腹内结聚,肠痈,咳嗽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选方】

①治肠痈已成,小腹肿痛,小便似淋,或大便艰涩、下脓:甜瓜子一合,当归(炒)一两,蛇退皮一条。研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前服,利下恶物为妙。(《圣惠方》)

②治口臭:甜瓜子作末,蜜和,每日空心洗漱讫,含一丸如枣核大,亦敷齿。(《千金方》)

③治腰腿疼痛:甜瓜子三两,酒浸十日,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下,日三。(《寿域神方》)

甜瓜茎

【别名】甜瓜蔓,香瓜藤。

【药用部位】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茎藤。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

【功效作用】宣鼻窃;通经。主治鼻中息肉;鼻塞不通;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研末,畜鼻;或敷膏涂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