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投行经理学“撩人”:撩到了就是百万年薪!

 奥迪A60eph4izt 2017-04-05

社交网站泛滥的今天,金融工作者似乎有更多的渠道去撩人。不管是新东家还是新客户,撩人对于金融人来讲都是“硬通货”。

跟着投行经理学“撩人”:撩到了就是百万年薪!

那些高高在上的投行VP、MD,虽然不像分析师、项目经理那样“夜夜垂泪到天亮”,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拜访客户,联系客户,用现在的流行的话来讲就是“撩人”。在金融人跟客户之间,或者金融同行之间,熟与不熟是个很tricky的问题。有效的networking可以赢得生意,甚至得到一个跳槽的好机会。不过,大家常犯的错误是“装熟”,知名投行manager告诉你什么是有效的networking,真正壮大你的社交网。

常见networking误区

1、自以为跟你很来电,通过领英、微信,随时开启聊天

“欸~李总监~所以说你现在在美国出差~加州天气是不是很好啊~呵呵~”

2、先纠缠,再道歉

“领导我最近非常迷惘,我目前投了十家公司,只有两家盈利,希望可以尽快提升业务,也知道要向领导一样努力。但是我真的有尽力,可是现在还是没变化,我知道领导很忙,真的很抱歉,但是真的很希望可以听听领导的建议!”

3、把自己当神,自负的要死,不停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

“张总你好,我曾经在LA的投资银行参与过两个dealsize 200 million以上的案子,我当时的老板是Deutsche Bank的VP,他非常推荐我进入investment banking这一块,因为我很好的analyst quality……我目前的想法是在Morgan Stanley先累积一点经验,因为我认为这几年亚洲的deal flow还不错……”

如果你也曾犯过同样的错误,或者见到这样的人就想骂“三字经”,那么往下看很有必要。

Networking的正确心态

  1. networking的就是要先交朋友,而不是直接寻求帮助

当你兴冲冲奔向牛人云集的论坛或讲座,在会后邀请嘉宾喝咖啡,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嘉宾的公司里没有咖啡吗?需要你请吗?

小编遇到的manager是这么告诉我的,一个想进他组里的分析师,写了十几封交流信,分享了参加交流会的收获,找相关话题来探讨。 最后,manager被感动了,同意跟他一起喝咖啡。

  1. 抓住大牛的领域,告诉他你也感兴趣

很多项目经理逢讲座就去,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跟嘉宾交流,甚至连身边的同行微信也加不到。其实嘉宾重点强调的地方,就是他关心的地方。同行在座位上喋喋不休的观点,就是他们在意的观点。你应该抓住这些关键点,跟他们展开话题。比如他说他最近关注360登陆A股的案子,你可以说,我也在关注啊。

  1. 少谈自己的事情

他们不可能把你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上心,起码在成为朋友之前是这样的。有一个manager就曾经跟小编说,别人让他帮忙内推简历,手头上事一多,就忘了。

所以,应该从对方关心的业务或者工作入手多交流,然后,建立沟通信任。

  1. 不要假设别人跟你一样需要networking

你多年维持的客户,可能会被别人抢走,不要以为人家离开你就活不下去了。投行大牛都有自己的交际圈,不要以为人家跟你一样需要新的社会关系,没准大牛参加论坛讲座就是帮朋友的忙,而不是为了去认识更多人。

  1. 不要过度自傲,但也不要自卑

总有人拿着平台当本事,尤其是那些大平台的分析师们。举个例子,如果有人主动跟你交换名片,可能只是看中你在高盛工作,而非认可你本人,万不可认为在最牛的投行里,自己就是最牛的人。

当然, 你也不用一直说自己不好,说自己要学习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然后让对方来安慰你?这样来来往往很耗精神,有损对你的评价。所以切记,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态度。

  1. 你要保持专业性

做金融,还有什么比专业性更加重要呢?那些被邀请的金融大牛,不是工作经验丰富,就是专业水准极高,你要认识这样的朋友,首先就得抬高自己的档次。

你是哈佛耶鲁,清华北大,不是也没关系,考一张金融圈的金牌证书CFA,瞬间成为高端金融人才。作为金融行业最有含金量的证书,CFA持证人在金融行业享有极高的地位,CFA协会本身就是一个优质人脉交流圈,可以再跳槽和业务上有意想不到的收获,CFA培训机构如高顿教育,也拥有自己CFA人才圈。

总而言之,networking 是双向的,是一个人与人关系的开始。你要保持专业态度,运用良好的沟通能力来建立关系,如此一来,你的network才会茁壮,才不会被大家列为社交黑名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