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卫计委健康顾问秘诀,想长寿,记住这1个字!必须告诉父母

 青木森森 2017-04-05

长寿,谁不想呢?作为子女,我们希望我们的父母长寿;作为父母,我们也希望长寿来陪伴我们的孩子。但是怎么才能做到呢?今天,就让国家卫计委首席健康顾问刘玄重教授分享分享他自己40年的经验,无论是吃饭,还是生活,做到1个字就能长寿!

国家卫计委健康顾问秘诀,想长寿,记住这1个字!必须告诉父母

刘玄重,国家卫计委首席健康顾问、特聘教授。

它就是慢!

如今,我们普遍进入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习惯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一切,包括吃饭,风卷残云、狼吞虎咽都是对其形象的描述。殊不知,这种“加速”进食正慢慢损害我们的身体:热食吃得太快,会给食道带来很大损害,其他食物吃太快也易影响消化功能;吃饭太快会使唾液中的酶来不及起保护作用就会降低食物摄入的安全性;吃得太快会让人找不准自己正确的食量,容易超出胃肠承受能力;高血糖患者甚至有加重病情的危险;台湾《康健》杂志还指出,吃饭太快会让大脑提前衰老。

国家卫计委健康顾问秘诀,想长寿,记住这1个字!必须告诉父母

而慢食特别是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长辈,在养老的时候特别注重“慢”食,一顿饭,吃上个20-30分钟,对身体健康绝对是有好处的。细嚼慢咽这种“慢”食方式,被称为最佳用餐方式。正如刘玄重教授所说:细嚼慢咽,好处无限!

1、唾液是身体的“自助药房”,保护牙床和牙龈

咀嚼时分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和其他抗菌因子,可以有效阻止细菌停留和繁殖。所以,多嚼两次,让自己充分分泌唾液吧。

咀嚼次数少,会导致下颚退化,从而使牙床变得脆弱。而细嚼、多嚼可以锻炼下颚力量,促进牙床健康,多咀嚼还能促进牙龈血液循环。

2、保护肠胃,利于营养吸收

国家卫计委健康顾问秘诀,想长寿,记住这1个字!必须告诉父母

慢食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将食物磨得更细,便于消化吸收并减轻胃肠负担。细嚼还能增加唾液,其中的消化酶可助消化,还能形成保护胃部的薄膜。

充分咀嚼食物可使营养物质更好地被肠道吸收。

3、杀菌、抗癌、保平安

我们吃东西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我们的口腔唾液腺里分泌的一些消化酶。在细嚼慢咽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大量的细菌、病毒,90%的都消灭了,这就是唾液在起作用。

我们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是指的细嚼慢咽的人。

细嚼慢咽更重要的作用是抗癌!唾液中的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能消除某些致癌物质的毒性。当某些含有致癌物质的食物进入人体时,唾液就是第一道防线。

4、控制体重

国家卫计委健康顾问秘诀,想长寿,记住这1个字!必须告诉父母

决定人饱和饿的不是肚子,是脑袋!大脑神经接收饱腹感信号通常需要20分钟左右。细嚼慢咽能延长用餐时间,刺激饱腹神经中枢,反馈给大脑“我已经饱了”的信号,让人较早出现饱腹感而停止进食,有助于控制体重。许多老寿星,都是细嚼慢咽,最后饭量不大,但是他们吃饱了。

减肥的人,如果从今天开始细嚼慢咽,说不定几个月,就能自然减去5斤、10斤。

5、利于控制血糖

进餐后30分钟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糖尿病患者如果进食过快,胰岛素会跟不上,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血糖升高。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本科学家发现吃东西太快是最容易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坏习惯,这类人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的风险是健康人的两倍。

6、提高大脑思维能力、减少皱纹,延缓衰老

国家卫计委健康顾问秘诀,想长寿,记住这1个字!必须告诉父母

细嚼慢咽时,大脑皮层的血液循环量会增加,从而激发脑神经的活动,可有效提高脑力。咀嚼会锻炼嘴巴周围的肌肉群,令脸部肌肉更紧致。唾液里含有唾液腺激素,能够参与到促进皮肤细胞分裂增殖、维持皮肤弹性的活动中。

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人们一顿晚餐可以吃三四个小时,这也被认为是当地人的长寿秘诀之一。

最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还给出了细嚼慢咽的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对老年人来说,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50次。

卫计委专家40年的经验分享,做到1个字就能长寿,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长寿就是这么简单!您看看那些老寿星、老中医、老画家、老书法家,都是慢条斯理、有条不紊的。特别是退了休的中老年朋友,一定要让自己慢下来,一起慢慢活过100岁!

国家卫计委健康顾问秘诀,想长寿,记住这1个字!必须告诉父母

更多精彩,请看下面文章

患癌后还能成为百岁寿星,她的秘诀竟不花一分钱,春天绝不能错过

最常见的,自带长寿基因的8种食物,一定要让父母多吃些

这9个小习惯竟是长寿秘方,中一条都给自己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