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的老师和诸葛亮重名,多顾茅庐都请不动

 快乐老年435 2017-04-05

关于司马懿的老师,史书中记载最著名的是胡昭。很多人对胡昭感觉陌生,但在三国时期他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他的字和诸葛亮一样,也是“孔明”,是著名的儒者、隐士及书法家。

司马懿的老师和诸葛亮重名,多顾茅庐都请不动

胡昭比诸葛亮年长20岁,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懈于做官,虽住在深山其名声依然妇孺皆知,深受百姓爱戴。无论是朝廷的人还是造反的人,都崇敬的称他为“贤者”,就连打仗都记得关照这位隐士,相约不去攻打他的居住地。那么,胡昭是怎样做到神一样的存在,受到众人的崇敬呢?

胡昭从小饱读经史,年纪轻轻就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当时朝廷外戚与宦官当道,社会腐败险恶,胡昭便对仕途产生了厌恶之感,客居冀州专心钻研经史、习书法,过过清静日子。

可这位大儒注定清静不了,在纷争的乱世中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为扩大势力而求贤若渴,像胡昭这样才华盖世、谋略过人的名流被好几波人惦记着。最有名的一位是“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袁绍,一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

先说袁绍,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开始登门拜访请胡昭出山,起初耐心十足信心满满,那劲头儿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有一拼。但此孔明非彼孔明,胡昭对袁绍之邀“坚辞不就”。

司马懿的老师和诸葛亮重名,多顾茅庐都请不动

通过几次接触,袁绍恼羞成怒,决定绑也要把胡昭绑出来。胡昭料事如神,事先就收拾行李躲进深山。果然,刚走没几天,袁绍就派人来绑胡昭,可惜扑了个空。

再说曹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吸引了大批志士前来投靠。曹操对于请胡昭出山也是不厌其烦,多次派人跑进深山想将他挖出来。

这次胡昭没有躲,选择直接和曹操见了面,称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无军国之用,早已习惯于躬耕樵读的田园生涯,做官入仕,非我辈所为,断不从命,还望丞相见谅,让他息隐山林。曹操见难以挽留,感叹说:“人各有志,出处异趣。”放他走了。

司马懿的老师和诸葛亮重名,多顾茅庐都请不动

后来胡昭为了躲避各路群雄的N顾茅庐,索性搬家到陆浑山,陆浑山位于现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山中居住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百姓,邻里常因一些琐屑小事而打来斗去。这里的百姓大多穷苦,孩子少有读书的机会。于是胡昭就在这里开馆办学,不仅当老师还当调解员,平息争斗教化四方,日子一久就成为陆浑山德高望重的精神领袖。

陆浑山绵延300里,胡昭这位隐士声名远播,很多世家大族子弟都大老远的进山拜学,其中就有司马懿。胡昭见司马懿聪慧通达,胸有雄才大略,料定他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与司马懿相处亦师亦友。

司马懿的老师和诸葛亮重名,多顾茅庐都请不动

司马懿成为魏国丞相时,智计绝伦能与诸葛亮叫板,他师承胡昭,可见胡昭的才华绝不在诸葛亮之下。司马懿的两个儿子长子名“师”,次子名“昭”耐人寻味的。司马懿书法也很好,应该是受到了胡昭的指点。后来的晋朝,推崇书法名家胡昭和钟繇的书法。可见有胡昭这样的君子言传身教,对司马懿乃至司马家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天下稍微安宁,胡昭迁居宜阳。魏帝频频召胡昭入仕,胡昭都婉言拒绝。嘉平二年,魏帝曹芳再次特征胡昭入朝,得知胡昭刚刚病逝才作罢,这一年是公元250年。胡昭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

司马懿的老师和诸葛亮重名,多顾茅庐都请不动

胡昭的一生虽不像诸葛亮以政治才能名动天下,但他躬耕办学、施教乡里而功在四方,他选择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是真正对俗世无欲无求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