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药┃儿童退热用药,最全问题解答

 渐近故乡时 2017-04-05

问题1

在小儿出现发热时,很多家长会惊慌,导致发热就用退热药的情况很普遍。有的家长带着患儿就医时“急于求成”的态度,也多少影响着医生的处理方案。请问,对于是否该应用退热药医生究竟该持何种态度?


切记不要盲目应用退热药


这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基层,尤其是在农村,确实存在遇见发热就服药甚至输液的情况。

 

事实上,发热时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激活”,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患儿恢复。同时,感染不同病原体后,表现出发热的热度、热程、热型各不同,医生通过观察发热的变化,易于诊断疾病。因此,在未查明病因前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不仅挫伤了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也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同时还要承担退热药不良反应的风险。

 

是否应用退热药一定要根据发热程度决定


体温在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为高热。低热对人体是一种保护,>37.5℃则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后,体温仍>38.5℃则最好使用退热药物,因为患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引发高热惊厥。持续高热,会导致人体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增加,从而加重各个脏器的负担,容易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失调。超高热(41)会导致脑细胞的坏死、昏迷甚至死亡。脑炎、中暑导致的超高热都是紧急状态,需要积极处理。

 

积极寻找病因是正解

 

发热只是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盲目退热可能掩盖病情,在患儿发热后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有效的对因治疗才是正解。

 

当然,如前文所讲,对于高热患儿也应积极退热,避免高热对患儿机体造成损害。对于病因,如果患儿是普通感冒,高热很少会>3 d。对于<5岁的感冒患儿,如果高热>3 d,并且出现咳嗽,就要注意是不是转化为肺炎了。其他常见的导致高热时间持续较长(3 d)的疾病有急性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问题2

对于小儿退热的处理措施,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什么?


在归纳研究了2 412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推荐急性发热的退热处理措施如下:

 

①≤3个月的婴幼儿发热,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不用退热剂;

②>3个月的儿童常用退热剂为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体温≥38.5℃和()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

③安乃近和尼美舒利因可致中性粒细胞数减少等,不推荐用于儿童;

④复方氨基比林没有被推荐使用;

⑤反对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退热剂。

 

关于⑤项,这是基层医生常踩的雷区。经常会看到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视糖皮质激素为“万能药物”,习惯选用地塞米松等退热,事实上这是一种不规范的用药方法。糖皮质激素除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主要用于休克、严重感染或炎症的应急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给儿童退热,容易掩盖病情,造成误诊。

 

另外,糖皮质激素无抗菌、抗病毒作用,且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能促进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也可能使趋于好转的感染死灰复燃。糖皮质激素还有加重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因此,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退热可能酿成小病变大病的不良后果。

 

问题3

有应用退热药指征的患儿,建议选择何种药物?据说尼美舒利、消炎痛等药物目前已不推荐使用,为何?在用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在婴儿退热药的选择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退热药。它的解热作用缓和而持久,以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吸收迅速完全为特点。

 

布洛芬 退热速度快,效果显著,且退热持续时间可维持68 h,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

 

可交替应用2种退热药

 

服用退热药,可以单独使用1种退热药物,也可以交替使用2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样不但减少每种药物24 h内的使用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4 h后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68 h后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如果患儿在服用1种药物在5 min内出现呕吐,应该选择另外1种药物。

 

其他退热药的特征及应用现状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已经不作为常规的退热药物在临床使用。赖氨酸与阿司匹林的复合盐,可用于静脉注射,起效快,疗效好。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肝功能损害、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损害。阿司匹林还会引起胃肠道刺激、延长出血时间、过敏反应等。一般小剂量短时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

 

尼美舒利 是意大利于1985年研制并成功上市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尼美舒利和布洛芬进行比较,突出的优点是较好的退热效果和较少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但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称,应用尼美舒利可引起重度肝脏损害。由于争议不断,我国已经限制在<12岁的患儿中使用。

 

消炎痛 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较强而持久的退热效果。由于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肝脏、肾脏和血液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予应用,只有当患儿持续高热或者高热惊厥时,可在医生监控下偶尔使用。

 

安乃近 是一个古老的退热药物,退热效果迅速。但由于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伤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近些年已较少应用。1977年,该药已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目前,27个国家已禁用或限用安乃近。只有在急性高热且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退热药可用的情况下,才用于紧急退热,且口服给药已不被采用。

 

中药退热药 很多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但由于中药退热作用缓慢,而且所含药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不推荐患儿家长选用中药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应注意的问题 儿童使用退热药需根据年龄、病情和健康情况选用恰当的品种、剂型和剂量。须注意以下问题:

 

①儿童用药不宜使用成人药品或剂型,应该选用专供儿童使用的药品,比如退热滴剂、混悬剂和颗粒剂、栓剂等,它们具有分散性好,起效快,剂量准确和便于使用等特点。


②药物一般通过肝脏代谢,退热药应用间隔应>4h,每次用1种,不能2种退热药同用,换用另一种药物也需最少间隔4h


③注射给药除能加快退热外,并无其他优点,容易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除非必需,凡能口服者均应口服给药或使用栓剂。


作者: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王树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