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羌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羌笛

 耕田书馆 2017-04-05
(2011-11-07 09:06:13)

羌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羌笛_高志国的博客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ad52540100vvdj.html


    羌笛的历史与羌族的历史文化是一致的,已有近3000年。   羌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羌笛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羌人在放牧时,由于恼恨老鹰叼羊,捉住老鹰后,在它的翅膀上取毛钻孔以泄愤。不知道是哪一位牧羊人,躺在草原上,无聊时将野草插在老鹰翅膀孔里,结果风贯进去,发出呜咽的声音,大家听了觉得好听,于是这种乐器就逐渐演化、传承为现在的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诗篇,羌族和神秘乐器羌笛也因此而闻名于世。几千年过去了,羌族还在以她的传统和习俗传承,羌笛还是以它那悲凉幽婉的曲调延续,只是目前会制作、会演奏羌笛的行家越来越少,加起来一共不超过10个人。

2006520,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族 我国西南的古老民族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羌族是在战国末至秦汉年间,由甘肃南部迁入西南的,以白苟羌为主体。这支羌人进入岷山上游后,战胜了当地土著的戈基人,逐渐四向扩展。据《后汉书》记载,岷山间有“土羌、六夷、九氐”,众多的羌支杂处难免有融合。不少部落沿土门等岷山间的空隙向东发展,自陕西宁强以南的平武、江油、北川、安县、什邡等地均有分布。到了近代,仅北川小寨子沟一线尚为保存民族传统较好的羌族聚居地。另外,平武等县近年也划出若干羌族自治乡。
   
现在我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约有30.6万人。羌语虽被民族学家分为南北两大方言,但实际上也是“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更由于羌族没有统一的文字,各羌部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使用汉语。羌族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具有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羌笛 羌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

 

    羌族是一个在世界上都很奇特的民族,因为羌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除了世代口传心授外,羌笛也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

    羌笛有两管数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全长1319 厘米,管口直径2 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 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 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它主要用于独奏,如今仍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东汉马融《长笛赋》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故本四孔加以一”的记述,由此可以知道:羌笛在汉代就已经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并且可以推之当时的羌笛是双管四孔羌笛。羌笛在唐时,是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是少数民族或军队中的兵士所用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乐器,亦是小伙子向姑娘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羌笛为竖着吹奏,演奏时,口含双簧,用食、中、无名指按孔。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羌笛的声音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种种情感。常演奏的曲目有《折柳词》《思想曲》《莎郎曲》等。王之涣的《出塞》借羌笛之“音”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字里行间浸透的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是羌笛独特表现力的最佳写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一名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至今广为传诵。

 

    传承 濒危的演奏和制作技艺

羌族文化的传承全靠世代口耳相传,全无文字记载。“释比”(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可以看作是羌民族活化石,他们肩负着传扬羌族历史和文化的使命。

    2008年汶川地震,有三位当代“释比”在震中去世,直接切断了部分羌族文化血脉,汶川地震中也有几位羌笛演奏者永远离开了我们。目前会制作、演奏羌笛的行家加起来也不过10人。所幸的是年纪最大的演奏者何克之老人及几位年富力强的传人尚健在。

羌笛的演奏不同于一般乐器,它需要非同寻常的演奏方法――鼓腮换气法,即鼓起双腮,让气流从鼻孔自由出入于肺部,口腔所鼓的腮,就是演奏羌笛时气流的仓库和中转站。这实际上是一种循环换气法,一首乐曲,无论长短,一气吹成,演奏中绝不停顿。只有这样,才能发出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悠扬笛声。

    羌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复杂,传统的操作分为七个步骤:

    第一步是找材料:要在深秋季节要到岷江流域的深山里去才能找到适合做羌笛的高山箭竹;第二步是炕干:把合适的箭竹后放在羌家火塘的高架上,任由炊烟徐徐地熏,徐徐地炕,熏、炕一到两年,使它成为完全的干箭竹;第三步是清油浸泡:把炕好的干箭竹放进清油里浸泡半年至一年,让竹的身体和灵魂都充满柔韧又坚决的性情;第四步是去皮:要四面去皮,使竹子外形接近竹筷的方形,双管能够自然相并,这样吹奏出的音韵更加清亮;

第五步是打孔:羌笛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六孔双排的外形,六孔有4、5、6、7、1、2、3七个单音;第六步是上漆和装饰:双管笛身做好之后,要打上一层淡淡的清漆,既美观,又防蛀。 

    以上六个环节中哪里稍一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完成了这六个步骤,只能说完成了一半,因为羌笛最重要的是吹嘴,可以说吹嘴是羌笛的心脏。羌笛,是由双管笛身和双吹嘴两部分组成的。而且,一支羌笛,其音调、音质、音色、音韵,演奏者呼吸大小,以及定音,皆取决于双吹嘴的质量。最关键的第七部,就是制作双吹嘴。它与双管一样,也是箭竹制成,但是要求更严格,制作难度更大。它要比管身小些,其薄薄的簧片,肩负着羌笛的发声与输送气流进入管身的重要使命,整个羌笛的韵味就由双吹嘴来把握。

 

传人 肩负着传扬羌文化的使命

当年近80的羌笛老艺人何克之面对远方的大山,摆开架势,挥洒自如地吹起羌笛的时候,一大群孩子和男女族人就会围拢上来,兴味十足地听着。蓝天、白云、大山、羌人、羌寨,这几种元素自然和谐地交织在那沧桑、幽婉的天籁之中。

“现在不行了。我年轻的时候,一口气能吹十几分钟呢,现在只吹得上几分钟了。”每次吹完羌笛,老人都会这样说上几句。

何克之老人不善言辞,吹起羌笛来心里就高兴。周围山寨的人们有红白喜事和祭祀一类的活动,都要来邀请他去吹奏羌笛。老人12岁就开始跟自己的父亲学习羌笛演奏和制作技艺。他有两个儿子,但都对笛制作和演奏没有兴趣,就没有教他们。老人一生教了四、五个徒弟,只有何旺泉坚持到底学有所成,现在是茂县歌舞团的羌笛演奏家,经常到外地演出。每当有人提到羌笛的传承,老人总是沉默不语。

茂县羌族歌舞团团长陈海元(原名柯洛娃)和他的搭档何旺泉,还有茂县三龙乡文化站站长王国亨都是很有名的羌笛演奏家和羌笛制作高手。

1968年,14岁的羌族少年陈海元开始师从茂县民间羌笛艺人龚代仁,学习羌笛制作和演奏。出师后到茂县羌族歌舞团工作,他一流的羌笛制作技术和娴熟的吹奏技艺,得到广泛认可。他制作的羌笛,被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作为教学器材,并作为国家文化交流的馈赠礼物。1987年,陈海元演奏的《思念》被台湾人改编成舞蹈,获得台湾民间文艺表演一等奖;1999年他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上演奏的《羌韵》获特别贡献奖,他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陈海元说:“吹羌笛最大特点是要一口气吹完,中间不能换气。师傅教我们的时候就说需要体验循环换气。循环换气是保存口腔的气,然后用鼻腔吸气去供应口腔,鼻腔与口腔的气要接上。要学会鼓腮换气法,才能形成独特效果。羌笛是我们羌族的民族乐器,我们有责任好好地把它传承下去。”

  今年55岁的王国亨是羌笛制作高手。他是茂县三龙乡文化站站长,说是站长,却没有正式编制,也没有工资,放一场电影可以得到10元钱的酬劳,除此以外,出售自己制作的羌笛也能带来一点收入。

    “羌笛制作完全靠手工,要经过20多道工序。最关键的是簧片,我们叫它哨片,哨片决定音频音质。”王国亨说着将一只细长的竹制簧片放到嘴里,鼓起腮帮一吹,簧片发出尖细的鸣叫。他反复试吹,一边试吹,一边用小刀修改簧片:“这可是一件特别费工费时的慢工活,如果对羌笛没有真正的兴趣,那是肯定学不了的。我嘛,是从小就跟父亲学的,爱了一辈子了。”

  茂县三龙乡不在旅游干线上,来的游客很少,王国亨做的羌笛一般只能卖几十元一支,只够成本价。有时候遇到真正喜欢羌笛的客人,王国亨干脆送给人家,他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我们的羌笛不失传。只要能起到宣传羌笛,宣传羌文化的作用,就可以了,多赚少赚都没好大关系。”到现在为止,王国亨已经制作了1000多只羌笛。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前几年他用一只捡到的死鹰翅骨和羽翎制作了两只特别的羌笛--鹰骨笛,其中一支被中央民族博物馆收藏,另一支自己保留着,把羌笛古老的传说变成了现实。

  王国亨从一只小木箱里小心地取出自己保存的那只鹰骨羌笛。它的外观跟竹制的完全一样,只不过管身的总长度明显要小一些,而且没有装上簧片,并不能进行真正的吹奏。

  “这就是一个样本,全国现在只有我做的这两只呢,其他地方还没有呢!”王国亨的语气充满了自豪。

  但一说到传承的话题,这位当地有名的羌笛制作者的语气就充满了遗憾:“现在收徒弟难!工序太多,光是采回的竹子,就要上放一年多才能用,周期太长,现在的人现实,不愿等,又赚不了多少钱。”

  但王国亨表示,只要有人,尤其是年轻人真心想学,他会把自己几十年的制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