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身博士》——试读人性的善恶之争二

 泥盆纪的鱼石螈 2017-04-05
这部作品作为一部恐怖、悬疑和科幻小说,其叙事结构是非常有特点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被史蒂文森引领着,按照他设计好的路线,一步步地走入故事的迷宫。在这里我称之为“嵌套式”叙述,通俗地讲就是大圈里面套着小圈,层层环绕、隐藏着谜底。
这样的结构有点像剥洋葱,当人们剥开一小角,立刻会被洋葱的刺激气味弄得打喷嚏流眼泪,而正是这样的刺激会激起头次见到洋葱人的兴趣,于是人会一层一层地剥下去,眼泪越流越多,找出核心的愿望就越强烈,最后终能剥出洋葱的嫰芯。
用马三立老先生的传统相声《祖传秘方》来描述这个结构,再合适不过了。
说有位胖子爱泡澡堂子,几乎每天都去。实际上不是为洗澡,为什么?他身上有许多小包,刺痒得厉害。拿开水那么一烫,烫红了烫紫了,身子就舒服了。
这天路过菜市场,听见有人喊:“祖传秘方,专治刺痒,五毛一包。”
“管用吗?”
“那能不管用?我祖上是皇家御医,假一罚十。”
胖子一琢磨:五毛钱不贵,卖一包吧。
晚上吃过饭,身上又痒起来了,想起秘方来了,就赶忙取出来要看看。
秘方装在一个锡纸盒子里,打开了,里面又有个塑料袋。胖子心想:这小贩挺仔细啊,不愧是秘方,不能随意让他人看到了。
打开塑料袋,里面是个白纸包,
打开白纸包,里面是个红纸包,
打开红纸包,里面是个草纸包,
打开草纸包,看见里面一张纸,叠得方方正正,还粘得严严实实。
胖子有点上火了,正赶上伏天,身上的汗流下来,刺啦着后背更痒了。
他三把两把把纸条拆开了,见里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字:挠挠!
史蒂文森的开场,就像是这剥纸包一样埋着谜底。故事的开始是源于两位绅士的聊天:
1.从两个绅士的散步和闲谈开始,讲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恩菲尔德告诉厄塔森律师:在一个黑夜中路过的他目击了一件治安事件,一个矮小的男子在大街上疾奔,将一名七八岁的小姑娘撞倒,并从她的身上若无其事地践踏过去。恩菲尔德绅士大叫一声,猛然追上去,捉住了这个肇事者,这里第一次提到了恶徒海德的相貌,是间接的描述:“目光如此凶恶,使我浑身看到就让人恶心,恨不得灾了那家伙。”海德的形象已经明示了他代表的东西。在愤怒人群的威胁下,这个肇事者也就是海德,从大街的一扇门走进一座豪宅,然后取出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一张支票交给受害人。而这张拥有哲吉尔博士签字的支票,很顺利地就给兑现了。两位绅士都对此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猜测哲吉尔博士一定是被那个恶徒敲诈了。故事的线索很自然地引到了主人公的身上,同时也给读者一种暗示,老哲吉尔和这个海德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2.作为哲吉尔博士的代理人,厄塔森律师发现:海德进出去支票的大门,正是哲吉尔博士家的旁门,且受人爱戴的哲吉尔博士曾委托他在自己死亡或发生意外之时,将自己的所有财产转至“恩人和朋友”海德名下。这奇怪的举动,更加坚定了厄塔森的判断:声名显赫的哲吉尔博士被敲诈了。
3.厄塔森在面见哲吉尔博士后,勉强接受了博士的哀求:在他死后从法律的角度帮助海德,他由此推测:海德是博士年轻时“放浪形骸”必须承担的恶果。让读者产生一种错觉,希望找到这桩敲诈案的动机和原因。
4.凶杀案的发生,将故事推向高潮。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一个没有睡觉的女佣在窗前目睹了一场杀人案。凶手是个相貌丑陋的矮个子,他用手杖残暴地杀害了一名问路的老绅士。尽管情节的描述颇具有浪漫派作品中常见的偶然性:女佣案发时恰巧没有睡着,恰巧坐在窗前遐思,恰巧凶手路过这扇窗子前的大街,尽管当时明月高悬,夜晚的视线是否能清晰照亮杀人犯的面孔,更令人惊奇的是,很少与外人接触的海德,居然同女佣的主人有过来往,让女佣一眼就认出了他。而死者恰巧带有给厄塔森的一封信,于是让早就对海德心存怀疑的律师,在第一时间内卷入了此事。
5.厄塔森怀疑哲吉尔博士有意包庇海德,到老绅士家去质询。哲吉尔博士手脚冰凉,以一种变了样的声音发誓:“我向上帝起誓,绝不再多看他一眼,我以名誉担保,与他断绝来往……我得到了一个教训——噢上帝啊!我得到了一个教训。”
6.哲吉尔博士的管家普尔来找厄塔森,声称家里发生了谋杀。厄塔森来到哲吉尔的家,发现博士把自己锁在书房里已经一个星期了。厄塔森请求接见,书房里传出的确是海德的声音。在多次请求开门无果的情况下,律师和博士的佣人们一起砸开的大门,在房间里发现了已经服毒自杀的海德,他穿着博士宽大的外套,服用剧毒药剂刚刚死去。直到此时,史蒂文森依旧希望将读者的注意力偏离谜底,在众人的推测中,博士是被谋杀了。
7.博士另一位好友拉尼翁的信,以及哲吉尔本人留下的一封说明书,揭开了所有的谜团:哲吉尔大夫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配制出一种药剂。使用它可以将自身纯粹的恶提炼出来,从哲吉尔来说,这个自身纯粹恶的化身就是海德。有了这副药剂,哲吉尔和海德可以随意转换,而不再会因为本身的恶行为自己带来耻辱和悔恨。然而当博士真的服用了这服药后,在享受了自己内心渴望的自由和欢欲后,却发现自身的善恶平衡越来越趋向恶,且无法逆转。邪恶的海德最终因杀人而将哲吉尔博士陷入绝境。在恶行的海德最终完全控制哲吉尔博士的灵魂和肉体前,博士选择了夺取自己的躯体,从而也毁灭了海德,这也是他唯一可以拯救自己仅存良知的方式。
4海德之死对人类善恶之争的预言
1.史蒂文森在本篇中虽然秉承了他一贯的“善恶有报”、“善终胜恶”的主题,在描写哲吉尔博士内心的善恶挣扎上,还是给读者很大自我判断和思考的空间的。他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每个人是否都为善恶的混合体。在本作品中,他选择了一个德高望重、面目慈祥,拥有很高社会地位和威望的哲吉尔博士作为阐述善恶主题的载体,其寓意和代表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一个凝聚人类知识、教育和宗教教化的绅士身上,尚寄生某种恶德,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作者为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人类本身的恶是否可能、应该同善分离开来呢?哲吉尔博士是幸运的,因为他发现了分离善恶的秘方,这不仅标志着他的学术成就迈入了他人无法达到的境界,也为自己的私欲打造了一把“后门”钥匙。有了它:“每类元素都可能存在于分离的个体中,生活就能从不能忍受的事物中获得解脱。不正直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摆脱掉自身的自责……享受自由、青春、轻盈的步伐,活跃的冲动和神秘的快乐……而正直的可以坚定地、无所顾忌地在路上迈进,做自己想要做的善事,而不会因为非本质的恶行遭受耻辱和危险,硬把善恶捆绑在一起是人类的灾难——在极度痛苦的意识深处,双重性格必然不停对抗而带来灾难……”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史蒂文森在博士身上描述了人性的弱点,因此具有典型性和较强的预言性。为所欲为而又渴盼避免内心的谴责,哲吉尔博士为大家找到了最好的解决方法,这种药剂看似从可以为大家只带来欢愉而屏蔽良心的责难,而事实的结果又是怎样呢?史蒂文森用哲吉尔博士的死给了我们答案,那种自私而避免责任的贪图,最终的结果只有自我的毁灭。这样的主题值得读者回味的。
3.既然人类自身的善恶同体,无法彼此摘清,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避免自身的海德成为自己的替代者呢。这是本作品为读者带来的思考,史蒂文森并未给予答案。在作品的最后,在哲吉尔的遗书写道:“在此,我放下笔,站起来封装我的自白书,同时也将结束不幸的亨利·哲吉尔的生命。”史蒂文森的结尾似乎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而每个读者会因阅读它为找到自己的答案。
4.这篇小说是一篇科幻小说,早在十九世纪末,史蒂文森已经预感了科技的发展,有可能给人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它对后来的“黄金时代”的科学小说、硬科学小说,乃至新浪潮科学小说和Cyberpunk时代,都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和启迪性。在本作品中,读者会隐约感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科学技术的邪恶一面,因其激发出的人类邪恶,以及人类命运的悲剧。
《化身博士》作为一部科幻、悬疑和推理故事,是非常精彩的,当代很多通俗小说,依然沿袭着史蒂文森的这个情节套路,由此可见该作品的影响力。唯一不同的是,在讲述怪异、诡秘的情节过程中,史蒂文森加入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从而让此作品由部恐怖小说,转变成一部具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优秀作品,史蒂文森也因此实现了他创作上的突破。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给写作人带来的启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