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评:从成长的角度看《花千骨》

 刘淑姿 2017-04-05

心评:从成长的角度看《花千骨》

心评:从成长的角度看《花千骨》

文/郑玉虎

结局白子画转而爱上花千骨,看着挺舒服,我认为这是白子画心理成长上的一个进步。过去心系长留,心系天下,心系苍生,一直不敢承认对花千骨的爱,隐藏,回避,现在敢于承认,是一个进步。但完全转向对花千骨的爱,回避长留,回避天下,回避苍生,我认为这种选择还是极端的。不成熟。并且虽然跟花千骨隐居,却依然只敢以师徒的名义相处,不敢面对爱情,等于还不敢真正接受爱情。我想也许更成熟的选择是:挑起长留担子,同时承认自己与花千骨真心相爱,无需藏匿。但是,承认爱,并不意味着要突破门规,破坏现实设置。遵守现实规则,同时光明正大承认自己爱花千骨,不是挺好么?
白子画这个人,相貌、武功、人品,样样趋于完美,无可挑剔,唯一的不足是压抑爱,不肯承认私欲。他自己好像也说过大致类似的话,目前唯一不能参破的问题:什么是爱?什么是道?我想倘若有一天看明白了,那么爱其实也是道,私欲、个人的爱,这本身也是道,道的追求,并不需要压制自己的欲望,无需脱离自己的爱,再到另一个地方去寻求道。还有,这样的人容易傲慢。因为他确实有傲慢的资本。但是这种傲慢会使人偏执,过度自信,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判断,但却会因此而缺乏对他人的信任。

我更喜欢杀阡陌,这姐姐很可爱,高冷霸气,敢爱敢恨,心口如一,说到做到。他很自恋,但是我觉得这自恋挺可爱的,不妨碍他人。

最喜欢的是儒尊笙萧默,他可能是这剧中心理健康度最高的一个。事事看的透彻明白,很智慧,很包容,同时又积极乐观,风趣自在。花千骨放回摩严,是他看透了真相:不是因为白子画去做了个交换,是因为花千骨本性善良。而且他的心跟明镜似的,看到花千骨其实一直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么深入的洞察,这么好的共情和理解,看着挺感人。最能疗愈花千骨,最能疗愈他人心结的,我觉得是笙萧默。

摩严就不同。我在心理成长中有一个经验:人最怕偏执;偏执于正义,比偏执于邪恶更可怕。因为偏执于正义,有正当理由,这使得自身更加不容易自我反观、自我反省。而不愿意自我反观、自我觉察的人,是没法救治的。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偏执。而且,偏执于邪恶的人,大家容易识别,容易设防;偏执于正义的,大家容易轻信,而不是提防。摩严就属于这种人,看起来嫉恶如仇,其实好多祸端可能正好是从他这里生起,而他其实不愿意反省自己。还好死的时候有了一点点。

轻水默默等待3年,孟玄朗该不该娶她?人心真的很奇葩,相互矛盾的各种情感和想法,可以在一个人的内心共存。默默付出,等待3年,这种付出会让孟玄朗内疚。轻水肯定希望孟玄朗跟自己在一起,但肯定不希望孟玄朗是因为内疚才跟自己在一起。如果孟玄朗能转而真的爱上轻水,选择跟轻水在一起,自然最好不过。但如果不爱,只是为了补偿,轻水还愿意接受么?也许这个时候内心就很容易矛盾。不希望因为补偿而跟自己在一起;但有点补偿似乎好过没有。我想更具有成长意义的答案是:各自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选择担当。孟玄朗真的爱上轻水,那么挺好。发现自己并不爱轻水,但是愿意补偿,即使以后后悔,也自己承担,因为这是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的选择。不愿意补偿,那么伤了对方,伤了也就伤了,这是自己的选择。从轻水这边来说,3年前选择等待,是自己选的,自己现在同样可以承担,不抱怨。现在发现孟玄朗真的不爱自己,那么要不要在一起?即使不爱,也可以在一起,不抱怨。选择放弃,是自己的选择,那么不后悔不犹豫。这种选择本身是心理上的成长。剧中的结果却是更坏的。

东方之机关算尽,却不如愿。我观察人心,了解到最有趣的现象之一,是不完全可控。人心(或者说人性)的发展,更像是这样一个过程:99%的情结推动 1%的自由意志,是两股力量共同决定着前边的方向。1%的力量看起来弱,可她却是未来的100%。即使你把99%的命数全部看破,全部算计精准,结果也不是一定的。自由意志不可控。选择算计,选择控制术的人,看起来聪明,其实是犯傻,对人心还不够了解。也缺乏面对的勇气。总有一些东西是算计之外的,聪明如东方,也没能算到,比如花千骨的天真、执着、坚韧。

花千骨凭什么做主角?
我觉得是因为她心理力量更强,或者说心理能量大。心理能量大的人,能与各式各样的人链接,产生各种各样的互动,并且会在互动中影响、感化他人。花千骨得知东方一直在利用自己,突然因爱生恨,恨极……却似乎依然是爱。这是一种很奇特的感情,但人真的会有这种感情。可能正是这样一种内心深处的爱,使得他们的关系没有破裂,反倒是东方被感化了。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体现:自始至终追随内心,初心不改,义无反顾爱白子画;收集十方神器,宁可忍受惩罚,被天下人误解,就是不肯说出真相;成为妖神,但是始终没做伤天害理的事情;逼迫白子画杀死自己……

整个剧可以看做是主角的一小段心路历程,她跟白子画之间情感纠葛的心路历程,或者说他们俩解生死劫的心路历程。
她是白子画的生死劫,我觉得有两个原因:(1)她会让白子画动情,这是白子画不愿意承认的,是他修道始终修不通的地方;(2)她身上有洪荒之力,杀她,违背良心,不杀她,可能为害天下人。
卜元鼎之毒,可以看做就是情毒,紫熏嫉妒花千骨白子画而生出来的情毒。误以为白子画中毒,她把白子画的毒转移到自己身上,白子画中毒是假,转移的毒液却是真的。白子画为救花千骨,又把毒液转移到自己身上。卜元鼎的毒没有解药,妖魔神仙也逃不过,中毒的人全身僵硬,犹如石雕,最终将要化为飞灰。三角恋里的情毒其实就是这么转移来转移去的,虚虚实实的。情毒不是紫熏才有的,古已有之。自古就有人在炼制这种毒药,代代相传。中情毒没能化解的人,会丧失情感活力,变得僵化,像石头一样。更严重,会彻底心死,麻木,没有情感没有血肉。
炎水玉却能解卜元鼎的毒。炎水玉的本质是女娲石。我觉得女娲是母性,或者女性力量的象征。女娲石带有女娲的特性,所以能解卜元鼎的毒,是有道理的。情毒有一种化解之道,就是被人理解、包容、接纳,这种力量本质上是女性的力量,或者说母性的力量。
但是解毒有一个危险,就是十方神器聚集,可能解开封印,释放洪荒之力。我觉得洪荒之力,就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破坏力,属于集体性的力量,很大。十方神器封印,象征压抑,更像是一种男性的力量,大家联合,强行压制。所以女性的包容出现时,压抑被打破,破坏性也可能随之呈现。
据说花千骨是女娲的后人。所以集体心理的层面,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男性过分强调道、强调仁义道德、强调心系天下,过分克制私人情欲,情感枯竭。女性的爱得不到满足。导致很多怨毒,以及破坏性的行为。男性也受伤,也受毒害。大家应对的方法是压抑。上天安排送来女娲后人,让男性动情,让嫉恨和解,让被压抑的力量得以释放,并且试图调控。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电视剧的结局,白子画杀死妖神,象征又一次压抑。与失忆的花千骨归隐,象征退行,基本上等于打回原形。好在白子画有了一点点转变,打算接受这份爱。小说原著的结局,花千骨被杀,只保留了3、4岁孩童的智力,变成傻丫,象征意义基本一致。
个体心理层面,我看到的是另外一个故事。两个故事共存,并行不悖。一个心理年龄很小的女孩,爱上师父。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依恋。心理发育停滞,不成熟,却也保留了孩子的天真单纯,人见人爱。这种人一旦依恋上一个人,会有一种深深的固着,很执着。心理感觉上会有点违反伦理。执着的爱得不到回报,女孩产生了破坏心理。好在这个女孩本性没坏,有破坏性的力量但是她并不运用。她只是要师父的爱。师父并不信任她能掌控自己的破坏力,最后用的是压抑。但是接受了这份爱。到底是因为感动内疚而接受了这份依恋式的爱?还是真的把她当女人,对她有了男女之爱?不好说。
不管集体层面还是个体层面,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在中国,这是很多人内心的故事。

【花边1】
花千骨设计,逼迫白子画杀死自己,为的是检验白子画,爱自己还是爱天下人,信不信任自己。白子画误以为花千骨要大开杀戒,关键时刻及时出手,杀了花千骨。检验的结果是白子画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花千骨,白子画会为天下人杀死花千骨,更爱天下人。从白子画的角度来说,其实深爱花千骨,但关键时刻会阻拦。这的确可以说就是还不够信任。但其实从更深一层的心理来说,花千骨设计这样的检验,就是不信任白子画对自己的爱。出发点是不信任,检验的结果肯定是不信任。

【花边2】
花千骨:你不用再苦口婆心劝我,我以前活的太拘束,我什么都听你的,结果我却失去了一切,现在,我无所不能,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也管不了我。
白子画:师父问你,你真的快乐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逼问,直指人心。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会有一种幻想机制:幻想一旦拥有某种超能力,能掌控一切,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有了钱,就可以掌握话语权,自己说了算;比如有了权力,就可以霸占别人。但其实这样的人,内心并不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