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鳌拜能成为顾命大臣,及康熙亲政后立即干掉他的真实原因!

 LW探索者 2017-04-05


文:驽愚风 读史(dushi918)专栏作家 


无论是朝政上还是宫廷内,

想要对付神一样的对手,

就得先干掉身边狗一样的队友!


出生武将之家的鳌拜,

一个骁勇善战而战功赫赫的肌肉男,

曾被努尔哈赤誉为“万人敌”而位列五大臣之一。


在皇太极挂了的日子里,

腻害的多尔衮赶紧把皇太极的

老部下几乎都收拾干净了,

这样自己登极才有门——


开会开会,

国不可一日无君!

卧槽,

这丫不是明摆着想登大位吗?


以缺心眼著称的鳌拜不干了,

果断地在会议室拿出刀子

对着多尔衮比划——


“老大不在了,

可以由他儿子接着干!

你要想做老大,

除非我死!”


这SB不要命地拼,

吓得多尔衮不敢再嚣张,

I服了YOU。

6岁的顺治继位。


鳌拜忠心可昭日月,

顺治也被感动的稀里哗啦。

在24岁驾崩时留下遗命——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四大顾命老臣,

辅佐咱8岁的儿子继续加油干哈。

 

顺治安排这四人组合自然有他的精妙,

前面那仨都是老奸巨猾的主儿,

把缺心眼的鳌拜和他们安排在一起

以监督牵制那仨。


这样,

你这几个老家伙还翻得了天?


于是,

这四人组合也赶紧一起在顺治灵前发誓——


不计私怨齐心协力辅佐幼主!

这内有精明能干的孝庄太后,

外有精诚团结的四大顾命班组,

朝廷似乎建立起了一个理性

而有前途的经营班子。


可刚发完誓,

身为四朝元老不倒翁的班长索尼突然玩起了失踪,

谁也找不见;

老三遏必隆一看老大躲了,

开会除了做应景的支持其余也一言不发。


就剩下老二苏克萨哈和老末鳌拜,

这两个同志以前可是水火不相容,

现在被顺治老板给强融在一起。


这俩人都怕自己的暴脾气影响班子的稳定和谐,

于是决定两家联姻而表面上保持一团和气。


可接下来班长索尼也挂了,

腻害的孝庄?

呵呵,

也老了!

那毛孩子康熙还是个雏儿,

嫩着呢。

鳌拜的心思就活动开了——

咱装了这么多年的孙子再不缺心眼了,

自己劳苦功高是该装逼的时候了...


康熙这小子要是没有咱这鳌拜爷爷

当年替他祖宗出生入死的卖命,

他能这么小就做皇帝吗;


还有那苏克萨哈不是一直

都是自己的冤家对头吗?

现在是亲家?

谁愿意啊?

这不,

这傻子亲家又和自己的“圈地”不合,

反正遏必隆那丫是个哑巴和聋子,

自己干脆越过康熙直接干掉苏克萨哈!


越过皇权杀掉无辜的顾命大臣,

这眼里还有皇上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康熙去问他的祖母奶奶——


“这是鳌拜爷爷干的人事吗?”

“孩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自己杀了苏克沙哈,

孝庄和康熙居然没反应。

哈哈,

鳌拜更加飘飘然了。


一次在朝贺新年时,

鳌拜竟然公然身着黄袍,

仅帽结与康熙不同。

黄色可是帝王之色,

鳌拜难道会不懂?


这不是谋逆作死的节奏吗?

真是

上天要想他灭亡,

必先让之膨胀!


据《啸亭杂录》记载——

鳌拜更加得寸进尺,

谎称自己有病不上朝。

康熙亲自到府上去探望,

鳌拜卧于床上,

侍卫却在席下搜出一柄利刃,

这场景尴尬而紧张。


而骚年康熙却不动声色消弭危机——


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

你们不必大惊小怪。

看破不说破,

那才是真正的高人!


看来,

鳌拜是想要下手了。


终于康熙也忍到14岁亲政

可以对付鳌拜了!


孝庄教导自己的孙儿——


要想成为一个有胆气的好猎手,

必须要先杀掉自己家里最厉害的的狗,

才能对付更凶猛的老虎!


可康熙一想到鳌拜那一身结实的疙瘩肉,

头皮就发麻!

“万人敌”的功夫可不是盖滴!

于是,

成天就琢磨怎样才能让鳌拜上套——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康熙招来一帮骚年叛逆布库,

就让他们天天没事玩摔跤。

等他们功夫大有长进之时,

再约鳌拜前来觐见皇上。


毕竟岁月不饶人,

鳌拜就是再腻害也是老胳膊老腿,

这十多个骚年一起群拥而上,

分分钟就把鳌拜放翻......


NB的鳌拜被罗列了30条大罪,

大臣们要求把他全族杀死。

康熙也念其为皇室
“效力年久,迭立战功”

只将鳌拜囚死。

其余党徒被诛杀。

 居功自傲的鳌拜就这样成为

一颗孝庄太后历练骚年孙儿的棋子。

使康熙终于明白:

与其作茧自缚,

不如破茧成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