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小的猫头鹰——有两张面孔的领鸺鹠

 陈农 2017-04-06

中国最小的猫头鹰——有两张面孔的领鸺鹠

果壳 / 自然控小组 / 鸟人宇哥 / 2017-04-04 
 

去年春节,我和朋友在云南铜壁关的森林公路漫步,突然发现路旁远处的树枝上有一个小圆球,明显和旁边的树叶不一样——可是能发现好东西了!

我们急忙轻手轻脚地摸到那棵大树的附近,用望远镜一看,竟然是一只领鸺鹠[xiū liu]!当时这只领鸺鹠并没有发出叫声,只凭视觉就找到这个小东西,简直是极好的运气!


在密林深处发现领鸺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图片:宇哥

放大一点看是这个样子滴↓


晒太阳的领鸺鹠。图片:宇哥

鸺鹠是什么鬼?

不熟悉鸟类的朋友,可能对“领鸺鹠”三个字感到疑惑,这到底是什么东东?

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领鸺鹠”三字,可以拆成两部分,“领”和“鸺鹠”,我们先说“鸺鹠”。

“鸺鹠”指的是一种小型猫头鹰,在鸟类分类学上单有一个鸺鹠属,属于鸮[xiāo]形目鸱[chī]鸮科(鸮泛指各种猫头鹰)。鸺鹠属有13种,领鸺鹠位列其中,是中国分布的三种鸺鹠之一。


领鸺鹠,另外两种我们将在文末见到。图片:Flickr

早在古代,先人们就已经记录到“鸺鹠”,在传统文化中,“夜猫子”总是扮演反面角色,鸺鹠这种小猫头鹰也不例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人和现代人在认知上是存在差异的,古书中提到的“鸺鹠”指的是某种鸮类,也就是猫头鹰,但具体是不是领鸺鹠,就无法确定了。

《太平御览》中有一句:“鸺鹠夜撮蚤,察毫末;昼瞑目,不见丘山,殊性也。”《梁书?侯景传》中也有记载:“所居殿常有鸺鹠鸟鸣,景恶之,每使人穷山野讨捕焉。”可见古人对鸺鹠总有一种厌恶之情,尤其烦感它的叫声,常将它视为不祥之鸟。

前脸?后脸?傻傻分不清楚

说完“鸺鹠”,我们再来说说“领”。

很多鸟的中文名以“领”字开头,比如领雀嘴鹎、领角鸮、领岩鹨等,它们有的具有明显的颈圈条纹,有的是颈部与背部颜色不同有较明显的分界,总之,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脖子上有个领子。“领”字非常传神地表现出了它们独具一格的外貌特征。


同为鸱鸮科的领角鸮,脖子上的颈圈,清晰可见。 图片来源见水印

那么,领鸺鹠的“领”是啥样子呢?大家来感受下:


领鸺鹠转头。图片:hbw.com

这已经超过一般意义上“领子”的范畴,甚至可以理解为一个假脸了:领鸺鹠头后有两个明显的黑斑,黑斑周围是黄色的边缘,黄色条纹在头后中间位置形成一个“Y”字形的图案,酷似另一张脸,就像头后面也有一双眼睛盯着你。


即便转过头去,我也能“盯”着你。图片:Oriental Bird Images

很多动物身上都会长有假的眼点(或假脸),比如领鸺鹠的亲戚北美鸺鹠。有人研究过周边动物对北美鸺鹠假眼做出的反应,发现假眼可以起到迷惑对方的作用。对北美鸺鹠来讲,身后的假眼可以防止天敌来自身后的突然袭击,同时可以诱骗猎物飞到自己的正脸方向(猎物见到假眼,以为是正脸,于是会躲避到它所认为的“后面”——真正的正脸),易于捕捉。


北美鸺鹠的假眼。图片:hbw.com

森林里的电报员

除了假脸,领鸺鹠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它是中国最小的猫头鹰(另有一说花头鸺鹠与之并列最小)。成年领鸺鹠的体长也不过15厘米左右,体重约五六十克,仅比我们熟悉的麻雀大一点点。


中国最小(领鸺鹠)与最大(雕鸮)的猫头鹰体型对比示意图。图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开头提到的那只领鸺鹠被发现时,下午的阳光还比较充足,那个圆圆的小毛球,正站在一个高高的树枝上晒太阳,完全不顾耀眼的阳光。大多数鸮类都是昼伏夜出的,领鸺鹠比其他鸮类更乐于在白天行动。夜间、晨昏、白天,一整天里它都可能活动,即便在正午时分,也可以不停歇地鸣叫。

此处物种日历微信公众号有音频。


领鸺鹠叫动态图。图片:hbw.com

这种无限循环的发电报的声音,听多了会让人无比崩溃。其实不仅是人,在野外,各种小型鸣禽也会对领鸺鹠的叫声产生反应:如果白天某一区域有领鸺鹠的叫声出现,附近诸如各种太阳鸟、凤鹛、山雀等小型鸟类都会纷纷飞上枝头一齐名叫,以群起而攻之的态势将领鸺鹠赶跑。录音中的背景音就是各种小鸟合力驱赶领鸺鹠的叫声。

小毛球也不是吃素的

为什么各种小鸟会围攻领鸺鹠呢?

这主要和领鸺鹠的食性有关系。领鸺鹠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台湾岛、海南岛、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诸岛局部,各种开阔的森林中,海拔在700米至3000米左右。


领鸺鹠分布示意图。图片:hbw.com

别看领鸺鹠安静时候是个萌萌的小毛球,它可不是吃素的!主要的食物包括小型鸟类、蜥蜴、老鼠以及蝉、蚱蜢等大型昆虫。

领鸺鹠有时甚至会捕食和它自身差不多大的鸟,然后站在枝头,一点一点把猎物撕裂食用,这时猛禽的凶狠就暴露无遗了。所以,受到领鸺鹠欺负的各种小鸟,对领鸺鹠的叫声十分敏感。


领鸺鹠的猎物一点不比它小。图片:India Nature Watch

每年的三到六月,尤其是四五月,是领鸺鹠的繁殖时期。它们会选择在距离地面2~10米高的中空树干做巢穴,有时候也会借用啄木鸟等鸟类用过的树洞。在繁殖期,一般一窝会产四枚白色的卵,有时候会多产或少产一枚。


领鸺鹠幼鸟。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其它两种鸺鹠

前面提到了中国分布有三种鸺鹠,我们来认识一下另外两种:斑头鸺鹠和花头鸺鹠。

斑头鸺鹠在中国的分布范围与领鸺鹠重叠较多,主要是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中国,在分布区内并不罕见。


斑头鸺鹠身上的横斑要比领鸺鹠明显很多。图片:hbw.com

区分它与领鸺鹠并不难。首先,斑头鸺鹠体型要比领鸺鹠大,体长在22~25厘米;其次,斑头鸺鹠头部与翼上的横斑纹多,一眼即可辨认。斑头鸺鹠主要以昆虫为食物,这点也与领鸺鹠有所不同。

前文提到的和领鸺鹠体型相似的花头鸺鹠,在中国的分布区域就小了很多,主要是在黑龙江小兴安岭等地区,比较罕见。花头鸺鹠面相要比领鸺鹠凶一些,萌中带有一股英气。


花头鸺鹠的食谱中有很大的比例是老鼠。图片:hbw.com

最后上一张中国三种鸺鹠的简要区别,如果在野外遇见了,不要认混哦。


原图:hbw.com;制图:宇哥


身上水滴状的斑纹,就是领鸺鹠了。绘图:翼狼El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